在“金鹰-2016”国际特种狙击手竞赛中,排长王冰勇夺5个单项第一。在他的荣誉册里,还有很多金牌和徽章—— 准星里,他的目标是“第一” 王冰正在进行狙击训练。马 亮摄 开栏的话 有人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也有人说,90后是过于自我的一代。来自军营的无数事实证明,90后军人呈现出更多的是闪光点,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许多属于这个时代的宝贵品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采。我们应该给90后军人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他们多元的生活方式更宽厚的包容,为他们的奔跑前行加油助威,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叫好。也许,今天给90后一份真诚的鼓励,明天他们将还我们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即日起,本报开设“出彩90后”专栏,向读者介绍一批故事鲜活、事迹感人的90后军人,敬请垂注。 100米外,如何寻找一根5毫米粗的电线?对普通人来讲,无异于大海捞针。加上每秒5米的微风,使隐藏在树梢间的电线微微摆动,让人难觅其踪。 但在狙击手眼中,这是必须精确修正的偏差,而那条近乎与瞄准镜内刻度线重合的细线,则是力求首发命中的目标。 在今年6月举行的“金鹰-2016”国际特种狙击手竞赛中,仅有一名中国军人完成了这样的极限挑战:用时17秒,1发子弹,击中100米外、5毫米粗的电线,以绝对优势夺得该课目第一名。 这名中国军人,就是第26集团军某特战旅90后排长王冰。从军7年来,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战友们都说,在王冰的准星里,目标永远是“第一”。 入伍不到10个月,王冰就创造了一项纪录:以列兵身份参加原济南军区侦察兵比武。起初,战友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特种侦察兵训练课目广泛,包括对抗射击、滑降、格斗、潜水等几十项内容,新兵能行吗?可王冰偏不信邪:“我就想成为第一个!” 从“想到”到“得到”,关键是要“做到”。高寒地域卧姿射击训练,别人挺不到30分钟,他坚持1个小时不起身;400米障碍,atv,他把所有环节拆开练,每个障碍都要连续练上近百次,就为了提高零点几秒。最终,王冰如愿以偿参加比武,和战友们一起夺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用行动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朝着“第一”的目标,王冰的军旅之路越走越敞亮:全军特种部队比武金牌、2星潜水徽章、5星伞降徽章、6星狙击徽章。“这几个特战技能徽章,从1星到5星逐渐升级,6星代表最高荣誉。”王冰说,胸前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他“拼了命”换来的。 2011年,王冰参加“利刃-2011”中印尼特种部队联合训练。联训队员首次尝试400米低空跳伞这一高危课目。当王冰纵身跃出机舱后,j2直播,地面观察所发现,别人是一朵伞花,他却是一个黑点,正在空中飞速下降。 “主伞张开不正常,伞绳绕顶!”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400米高空坠落,全程只有9秒左右时间,留给跳伞队员处置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三秒钟,相当于半条命交给了死神。 200米,150米……千钧一发之际,王冰拉开了备份伞手拉环,8秒后安全着陆。当印尼军方负责人得知王冰是名90后时,连连称赞:“这么年轻,就能如此沉着冷静,了不起!” 这样的生死考验,王冰和战友们经历了太多。在战友阿西木呷眼里,王冰之所以能一次次创造奇迹,除了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还因为他善于总结与思考。 “这次狙击手竞赛中使用的高精度狙击步枪,王冰以前接触较少,开始我还是他老师,但没多久他反过来教我了。”阿西木呷告诉记者,王冰一开始成绩一般,是替补队员,为了尽快摸清武器“脾气”,他白天训练时兜里揣着笔,每打完一发子弹,都在手背上记录下射击参数。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整理琢磨白天的数据。 “高原气压低,弹头飞行受到的阻力小,瞄准点要相应向下修正。”翻开王冰的笔记本,满满的都是各种数据和图画:每天的气象情况,弹着点分布和心得体会,各式狙击步枪的性能参数、薄弱部位……这样的笔记他记了厚厚4本,标注了几千个弹着点数据。 这股钻研的劲头,让王冰越来越出色。赛场上,上千组参数他了然于胸,几秒钟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修正值。其结果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