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大跌,让菜导想起身边一位常年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朋友,于是就问候了一下今年收益如何。 这位朋友颇为庆幸地告诉菜导,虽然今年行情不好,不过自己今年还是在股市里赚了20%的收益。菜导告诉他,今年菜导投资P2P也有15%的收益,这位朋友立马郁闷了。 他是这样说的:我每天盯盘复盘,无心工作,还要战战兢兢担心被割韭菜,才20%的收益,凭啥你啥也没干也能挣15%? 菜导心里笑了笑,本想反驳投P2P也需要耗费精力分辨真伪。但是朋友不开心的样子倒是让菜导想到一个大家常常忽视的概念:机会成本。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概念,在讨论机会成本之前,菜导想问问各位菜友:你觉得投资理财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有人要说了:要理财得有钱啊。对,还有呢?还有时间对不对? 比如,要选择一个P2P平台,你可能要查看菜导评测的平台,还要关注国家对P2P监管的变化,还要时不时盯着投资平台的动态。这些都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来看,也就是你付出的时间成本,而且这些成本已经真实付出了。 那么,除了这些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成本,还有其他成本吗?菜导告诉你,有,这就是机会成本。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菜导今年没有选择投资P2P,atv,可以选择和朋友一起炒股收益20%,炒黄金收益30%,炒期货收益25%,那么菜导今年投资P2P的机会成本就是炒黄金收益30%。 简单来讲,机会成本就是你面临着多个选择时,但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你放弃的选择中收益最高的那项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没有发生过的成本,但又是影响我们选择的重要指标! 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你今年将投资P2P的金钱和时间用在其他方面,会怎么样? 比如说,你要是把这些金钱和时间用于学习某项专业技能,学会之后就能升职加薪。 比如说,你还可以用这些金钱和时间陪伴家人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许,这些选择的收获都会比投资P2P高。 所以,站在纯粹理性的投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的机会成本高于他当下选择获取的收益时,他的选择实际上就不是最优选择。 比如,巴菲特今年突然发疯表示要去当游乐场售票员,而不是再从事股票投资,游乐场售票员的收入一年可能也抵不上巴菲特一个月投资的收益,那么对他来说,这个机会成本就太高了。 如何评估理财的机会成本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衡量理财的机会成本呢? 看了上面的例子,有人可能会说评估理财的机会成本应该是:同样的时间和金钱,你做其他事能不能更赚钱。 就像上面假设的巴菲特的例子,直播,既然投资更赚钱,就不应该选择做一个售票员,事实也确实如此。还比如说,你可以尝试这样问自己:你愿意付出多少时间,来获取每天500元的收益?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的选择并不能进行量化比较,也没有极大的反差对比。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说实话,菜导也很难给出一个衡量机会成本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拿菜导自己来说,研究P2P获取收益当然开心,但是更开心的是为广大菜友提供理财服务,这从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可能比菜导炒股赚了100万还要多。 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菜导那位炒股的朋友不开心呢?因为他觉得自己炒股付出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尤其是和菜导一对比:虽然菜导收益比他低5%,但是菜导这一年心情舒畅工作顺利,有时候还可以有时间约妹子,而他炒股却付出太高代价。 所以,菜导的朋友就会想:如果今年我没有炒股,而是跟着菜导一起学习投资P2P,那我今年该多轻松啊! 但是,菜导也认识另外一位炒股的朋友:在菜导看来,他的生活极度乏味,除了炒股基本上没有其他乐趣,但是他就是觉得炒股开心,能给他带来人生的成就感!那又该怎么说呢? 这么一看,大家就明白了吧:数字上的收益并不是衡量机会成本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很多时候,机会成本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对选择的判断到底值不值。 简而言之,对机会成本的判断因人而异。由于机会成本难以有量化的统一标准,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机会成本的计算也就不一样了。 理财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说了这么多,虽然理财选择的机会成本因人而异,但是菜导觉得对于理财这件事本身,我们应该有一些基本共识,这样也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