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观点认为,2016年9-10月货币市场成交量下降,是市场去杠杆的表现,这确实没错,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其去杠杆的原因——大行减少资金融出,而大行的背后是央行的意图,这也是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利率上行的重要原因。 四、深层因素:央行直接在货币市场“加息” 央行除通过大行减少货币市场资金融出外,还直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融资资金期限、提高融出资金利率。在海清FICC频道的报告《再论10年国债必破3%——“资产荒”无法拯救债市》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变化。 9月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倾向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央行重启14天和28天逆回购,加大MLF长期限资金投放比重,导致央行投放资金的加权利率上行约20BP,加权期限上行约60天,防范“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的意图非常明显。 图6 央行长期限资金融出占比增加 更直接的讲,央行已经在货币市场进行了加息,而这种加息是隐性的加息。我们认为,未来央行将会通过上调7天逆回购利率进行对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进行确认,正如2013年发生的那样,随着货币市场利率一路上行,央行逆回购利率被动跟随上行;但实际上,货币市场利率上行正是央行的真实意图。 五、雪上加霜:活期存款增速见顶,银行低成本负债减少 2015年以来,M1快速增加,同时活期存款增速快速增加,而活期存款是银行最低成本的负债来源。但到了2016年三季度,活期存款增速见顶回落,银行低成本负债来源也出现了问题。 对于2015-2016年M1的快速增加,我们认可的逻辑有两种:一是M1与房地产销售有关,而随着房地产销售的见顶回落,M1大幅回落不可避免;二是M1与企业“流动性陷阱”有关,而随着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企业M1增速也将下降。其他M1增加的解释最多能解释单个月的问题,而无法解释2015-2016年活期存款的趋势性上升。 图7 M1季度同比增速回落 无论哪种逻辑,均指向M1增速将继续回落,这将给银行的负债端带来持续压力。在央行和大行收紧货币市场的同时,M1增速下滑无异于雪上加霜。 六、债市黑暗时代,10年期国债中枢将到3.1% 总结全文,2015-2016年银行对于同业负债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加,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2016年9月份之后,一方面大行减少货币市场融出,另一方面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成本、拉长公开市场操作期限,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和波动性上升。此外,M1和活期存款增速见顶回落,导致银行最低成本负债来源边际减弱,也是银行负债端困境的原因。 在“钱荒2.0”出现之后,“资产荒”将彻底消失,因为“资产荒”对应的负债端——同业负债和货币活期存款无法继续支撑,这无疑于“釜底抽薪”。 考虑银行的行为,银行在负债端遇到困难之后,必然会减少资产端的配置,包括直接卖债、停止续作委外等等,其中委外机构的期限错配程度更高,到期不续作将引发债券市场的更大幅度的调整,“去杠杆、降久期”将成为新常态。 海清FICC频道认为,货币市场超级宽松的时代已经结束,央行是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大行是重要参与者,叠加活期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银行将进入“钱荒2.0”时代,2017年10年期国债中枢将回到3.1%,债券市场进入2013年下半年“钱荒”之后最黑暗的时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