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对信托前景和未来市场的分歧,正在加速信托公司新一轮股权的变换。今年以来,接连7家信托公司股权变动和未定事宜,将信托牌照价值之争再推高潮。 有人质疑股东退出是高位套现,有人认为变动是牌照贬值的开始,当然市场还有另一部分积极的买家,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接下来仍将有部分新晋信托股东上位并增资扩大话语权。 那么,对于信托现有的股东和对信托公司有兴趣的投资者来说,信托公司这张牌是否还有投资价值?应该如何甄选?为了获得答案,日前《投资者报》采访了多家正在经历股权变化的信托公司和信托行业的亲历者和中高层。 市场对未来产生分歧 “如果信托公司还是前几年的高歌猛进,估计股东的出让动力会不足,但现在是盘整调整期,大家对信托未来的预计有分歧,不像以前那么看好,又有一些其他的出手必要性。”业内认为,对信托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观点的不一致使得今年的信托股权市场有买有卖,有进有出。 众所周知,作为金融领域功能最齐全的机构,信托公司投资领域涵盖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实业市场,可开展贷款、股权、权益类投资、证券投资、债券承销、投资银行等多类型金融业务,具有全牌照优势。 与此同时,稀缺也成为信托牌照的特点。根据今年9月末数据,信托公司目前正常经营的有68家,证券公司127家,银行上千家。而最近一个获得金融许可证的信托公司长城新盛也是2011年10月8日完成重组,此后未有新的信托牌照发放。 但是转型的缓慢和自身战略的考虑,部分股东心生“退意”。行业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既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宏观因素影响,也是信托行业发展过程中自身调整的结果。 部分信托公司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泛资管行业竞争加剧、监管套利受抑制等因素的影响,信托业正面临传统业务模式难以为继,新的业务增长点尚未形成等挑战,一直受益于经济高速扩张的整个信托业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公司能否更进一步成关键 进行股东轮换的前提是牌照价值,而近年来的盈利水平较高也给了部分公司“急流勇退”的好时机。伴随行业拐点的到来,在信托牌照还值钱时高位变现,成为部分信托股权转让的主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国民信托转手生命人寿未能明确获悉数据,其余多数股东挂牌退出亦是赚得“皆大欢喜”的局面。 从2010年出资3.9亿元拿下四川信托30%股份位居第二开始,中海信托成为唯一一个参股信托的信托公司。 但是四川信托发展势头良好,中海信托不仅只分红就收回成本,四川信托的营业收入甚至超过了作为二股东的本身。2011年-2015年,中海信托从四川信托获得投资收益占其公司总营收比例从10.7%升至26%。而仅2015年,四川信托为中海信托贡献的投资收益就有4.17亿元之多。加之本轮中海信托挂牌获得的以溢价33.33%的总成交价50亿元,在业内看来,不论川信的其他股东是否最终行使优先权,对中海信托这都将是笔超大额的回收。 那么,行业部分股东洗牌后,个中信托标的的投资价值又将如何判断呢?中铁信托副总经理陈赤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可以用信托发展三阶段论来分析。 “第一个阶段是信托的初级阶段,其特征是以风险型的融资类业务为主营业务模式,信托如果继续按照这种单一的风险型融资业务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还可能随着经济下行、地方经济塌陷、企业自身应变能力不足而导致信用风险增大,所以有人会对局限在初级阶段发展的信托公司认为已到高点。” 陈赤认为,当下信托公司正在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努力,即在融资类业务之外发展收费型业务,而收费型业务对应的是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事务管理类等。 “股权变动主要基于对信托股权价值的看法和对信托未来发展的信心,转型分级时期公司的快慢也各有不同。有的沿着原先固定的路线走,新业务没有成型和成熟盈利模式;有的敢于尝试创新,发展空间较大,新的股东也愿意进来。”在陈赤看来,能否顺利过渡迈向中级阶段成为当下信托公司具体价值的体现,而一旦迈不过去,风险则增加,盈利减少也会导致股东间对未来决策产生差异而分道扬镳。 股东战略调整时机 “如果信托能够发挥优势,积聚资源发展起来,未来前景仍有很大空间。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业务开始萌芽并逐渐成长。这一阶段的时间大概从2015、2016年开始,可能需要五六年的时间。”陈赤预计。 不过伴随着信托盈利的常态化,考量这块牌照机制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