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部统计,仅在7月份,洪涝灾害(含地质灾害)造成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0余县(市、区)6120.9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189.8千公顷,其中绝收122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32.4亿元。人员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近年同期最高值。 严重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虽然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捐助,但是相对于损失来说,这样的救助也是杯水车薪。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种植大户一旦出现减产或绝收,如没有农业保险护航,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96万亿元,约占农业GDP的32%;共支付赔款260.08亿元,约占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的9.7%,保险赔款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因为种种原因,农业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情况总是不尽如人意,需要更多的创新的模式来助力保险的普及和发展。 农业保险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农村保险对我们国家而言农业的升级,农民的致富,农村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保险。对农民、农村、农业而言,保险保障就是稳压器、减震阀、护身符。”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农业保险国际论坛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王韩民表示。 尽管作用明显,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农业保险发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王韩民表示,现在我们国家农村保险存在三个问题:一慢,保险的查勘定损太慢;二难,量化难,农村保险很复杂,赔付难;三低,农民知晓程度低,赔付额度低。 上述保监会的数据也显示,保险只占到经济损失的十分之一,占比仍然有待提高。此外,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较低也是业内一直诟病的话题。 在第六届中国农业保险论坛上,来自黑龙江联兴农民合作社的社长代表韩大成表示,农民要想富裕,保险的问题必须解决,因为即使现在的合作社,也这么大的(风险)抵抗力。但是现在商业保险和我们现在的农民所需要的保险格格不入,我们的农民既需要,但又不需要,你说有什么用。真正出险的时候,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来了,真正赔付的时候,真的是累得精疲力尽。 “农业保险的推广时个问题,小农户一家一户的推行起来难度比较大,展业、投保,做起来容易出现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而对于一些新型农业主体,他们面临的问题就不是展业的问题,他们对风险很清楚,所以在保险方面还是很认真和积极,问题在于这些新型主体,j2直播,对保障的范围有时候会有疑问,因为现在农业保险提供的是成本保险,不管你损失多少,包括人工、利润,赔付只提供基本的直接物化成本,当然这个保障是很低的,这些新型经济对这点保障是不能够满足的。 庹国柱认为,保险公司开发的一些产品,不能符合他们的一些还要求,毕竟资本资本投在农业上,本来利润就比较薄,而如果风险还不能被覆盖,对新型农业公司来说是一个问题。 探索多种模式助力发展 庹国柱认为,只依靠保险公司,atv直播,很难了解农民的需求,而且对农业不了解,可能有的农业公司带病投保,保险赔付较多;此外,保险公司如果不能了解各个产业链节点上的风险,那提供的产品就不一定完全适合符合用户的需要。保险公司和产业公司结合起来可以让解决相应的问题,农业保险更深入一步。 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表示,“现在的农业保险多为政策性保险,赔付额低,连生产资料成本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地租成本和收益了。未来应该是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叠加,种业企业为推广品种购买保单,极端天气毕竟是偶然现象,保险公司也有利可图。这就不仅能为种业企业提供保障,更能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保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此前他就曾经建议,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主导、第三方介入、保险公司承保”的运营模式。同时,建议政府主导并支持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公司成立第三方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代理或者协助保险业务,并为定损、理赔提供客观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年初,人保财险与隆平高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农作物制种生产保险、种企无忧全流程组合保险、融资保障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合作将以制种保险为重点,配套开展财产险、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组合保险,共同推动合作银行积极向制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并实行融资保险,形成“保险护航—信贷支持—产业化发展—合作共赢—农民受益”的循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