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最基层的是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即薄利的保险保障产品;其二,中间层是储蓄型产品,如期缴型的重疾健康险、养老年金、少儿教育基金等,目的在于抵御通货膨胀;其三,最顶层的即为投资类产品,旨在实现财富增值,如万能险、分红险等。 “从市场供给来看,这三类产品中,保险产品在最基层的保障类公共服务产品中占比最为可观;在储蓄型产品、投资型产品中,保险产品的被替代性则明显上升,如银行理财、信托、公募、私募、PE/VC等同业金融机构均可提供大量投资品种,由保险行业提供的投资品总量仍然偏小。”胡义南如是分析道。 他进一步解释称,“实践证明,去年泛华100亿元销售额中逾80%是公共服务产品,只有10%左右的是储蓄型产品。但真正能为公司带来利润的却是后者,特别是长期寿险产品。要想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就必须重新定义、重构产品销售的模型。” 在胡义南看来,泛华保险的波士顿矩阵如是构成:“明星类”产品是理财、基金销售,“现金牛”产品则是长期寿险产品;“问题类”产品是创新型产品&服务(如e互助等);“瘦狗型”产品系保障类型的公共服务产品。 (注释:明星产品,指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群,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现金牛产品,又称厚利产品,指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群,其财务特点是销售量大,产品利润率高、负债比率低;问题产品,是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群,前者说明市场机会大、前景好,后者则说明在市场营销上存在问题;瘦狗产品,也称衰退类产品,是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群,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低、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难以为企业带来收益。) “2016年起,泛华将把"瘦狗产品"视作倾销的产品,本着"不赚钱、甚至亏钱"态度、继续做大"瘦狗型"产品的规模,并将所有的销售利润释放给保险代理人。”胡义南对他推行的策略并不讳言,“但核心目的是为了服务、做大我们的"现金牛"——长期寿险产品。” 这意味着,泛华把盈利产品锁定于“储蓄型、投资型”保险产品上,对于盈利水平较弱的保障类公共服务产品,则采取“走量”的做法,把该部分本应由公司获得的佣金悉数转让给IFA,让IFA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为客户提供额外增值服务。 令人咋舌的是,新政施行后,泛华保险2016年第一季度的瘦狗产品同比增逾40%(同期财险市场增长率不到9%),同期现金牛产品同比增幅达177%;二季度瘦狗产品同比增45%,现金牛产品同比增幅更超过200%。 “利润让渡给IFA,瘦狗产品的迅猛增速属于预期之内。但意料之外的是,金牛产品第一、二季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177%、200%。5月份泛华寿险产品的销售规模已超过2015年全年。”胡义南坦言,“我们本来还想着每个季度亏损5000万的,结果最后发现,总利润依然是正的,仅经营利润亏损1000多万。” 据介绍,自2013年泛华着手推动财、寿险板块合并以来,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90%的分支机构都已具备同时销售财、寿险业务的能力,产品线的丰富对于提升代理人收入和增加客户黏度起到重要作用。 保险中介生态演进 在金融业蝶变的浪潮中,保险中介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现阶段,大量保险中介人员的工作,就是向客户提供基础的保障类公共服务产品;但若从客户角度出发,其需求远不止于此。”胡义南对此直言,“等于说,客户原发性的需求,倒推了保险中介突破分业监管限制、逼迫保险代理人转向真正的独立理财顾问(IFA)。” 在他看来,未来保险中介能存活下来,其基本前提有二:一是专业性,过去小学、中专学历人员即能胜任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其二是独立性,过去保险销售员的行为是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让保险公司产品如何卖得更多,在保险公司和自身利益间实现平衡,而不去考虑客户利益;但现阶段他们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在客户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实现平衡。 胡义南介绍称,参照美国,未来保险中介机构将发展为集“保险中介+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公司,其利润构成中,保险产品的销售为基石,但大部分的利润规模将来源于资产管理和基金销售。 随着保险公司成为复合型的资管、财富管理机构后,将如何与同业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在胡义南看来,就客户分层而言,大致分为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和一般净值客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