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出台了网约车新政向社会征求意见,各地陆续出台具体的实施政策。抛开各种争议会发现,新政最大的意义,是网约车从此不再游走于边缘地带,获得正式的“名分”。消除了政策风险的网约车行业势必迎来更多的竞争者,尤其是有着优质资源的传统出租车企业不断加入,严重威胁了滴滴等互联网企业的江湖地位。今后,“网约车=滴滴”的局面或将被改写。 “野战军”滴滴 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滴滴改变了传统格局,但它并不是那条“鲶鱼”,因为它一直未获得成为“鱼”的资格。由于从国家到各地方政府,迟迟没有明确网约车的态度。因此,网约车一直处在合法营运和非法营运的模糊地带,以“野战军”的姿态在抢夺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蛋糕。 但这不妨碍滴滴的作战能力。2014年年底,滴滴和快的联手为全国民众送上了数以亿计的“红包”。低价补贴、免费乘车,“滴滴=网约车”这一品牌理念已在很多老百姓心头扎根。 有长期关注滴滴的媒体人士表示,其实滴滴最开始在做推广时,对媒体的态度是忐忑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顶着非法营运的风险。“想推广又怕名声太大了,引起政府的查处。”该媒体人士对记者表示,因此滴滴在发展初期采取的是最为传统也效果最为直接的方式:拼命贴钱+强势地面推广,平台做大了之后借用大数据的概念,推出了专车、快车等自有产品。 资本对滴滴的青睐是显而易见的。今年6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总额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Apple、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这是全球未上市企业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当时有媒体报道,滴滴公司拥有的可调用资金约105亿美元,是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资金实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而滴滴越来越雄厚的实力,令其在出租车行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从滴滴与快的合并,到滴滴优步合并,滴滴的商业版图在不断扩展中。自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关于滴滴的垄断地位的话题进入持续讨论中。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也说明滴滴的江湖地位达到顶峰。 但关于网约车的安全、运营及投诉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诟病也不断增多。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对网约车的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并曝光了滴滴、优步等企业的司机资质审查结果,令人们惊呼:原来网约车有这么大的安全漏洞,滴滴等网约车企业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有传统出租车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行业内最介意的一点就是对网约车以前没有监管。“政府以前既不说网约车合法,也不说不合法,没人监管,所以他们拼命发补贴等方式,低价来抢了传统出租车的市场。”该行业人士表示,j2直播,由于网约车企业以互联网公司为主体,他们只做线上的业务,不涉及到线下对司机的管理,所以在成本上比传统出租车企业低得多,自然运价可以降低比较低。这种任网约车长期野蛮生长的无序状态,使得整个出租车行业都受到极大影响。 新规引来竞争者 而近日从国家到各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新规,则彻底宣告网约车“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新规中对车辆、司机的资质以及运营企业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出租车行业人士表示,新规对他而言最大的意义是将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终于平等对待,“既然给予了网约车合法的地位,那么在要求上也应该同等,有了公平的环境,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网约车的正式合法化,也令一直想争夺这块“蛋糕”的人,终于敢放手来争夺这块蛋糕。最具优势的莫过于传统出租车企业,如首汽约车,被认为是最有野心成为“头狼”。首汽约车平台的运营主体——首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股东之一为北京首汽约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股东又为首汽集团、首旅集团等国企。有着国企背景的首汽约车,已经在全国30个城市开展业务。截至第三季度,首汽约车在北京市场上拥有车辆5200多辆,计划今年底增加到8000辆至1万辆。这个数字将与首汽集团现有的传统出租车数量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首汽约车在前期推广中,也采用了发补贴、发红包等推广方式,与当时滴滴的“补贴大战”如出一辙。补贴的效果也立竿见影。至2016年第二季度,首汽约车的规模已经上升至行业第四位。新政提出的对车型等方面的要求,甚至被认为是为首汽约车的“量身定做”,业界对此类传统出租车企业投身网约车的期望高涨程度,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