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三大世界性难题、创下九项世界之最,青藏铁路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开通十年来,青藏铁路不负众望,创造出一个个发展奇迹、民生奇迹。如今,雪域安定祥和,西藏发展欣欣向荣。青藏铁路,因奇迹而生,为奇迹而行。
唐蕃古道艰且险,雄鹰踟蹰鬼神愁
进藏难,难于上青天。1300年前,文成公主西出长安,沿唐蕃古道抵达拉萨,耗时3年。1951年,国家组织4万峰骆驼向西藏运输货物,每行进1公里就有12峰骆驼死去。
那是人背畜驮、栈道溜索的岁月。为了生活或朝拜,无数汉藏群众在这条道路上艰难的跋涉。
民谚说:“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可见一斑,修建一条坦荡大道何其艰难!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形容西藏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
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苦旅。但人们走出大山的愿望从未熄灭,人们创造奇迹的步伐从未停歇。
青藏铁路腾空出,雄鸡一鸣天下惊
修建铁路,改变西藏封闭落后面貌,使西藏人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是几代中央领导人的心头大事。
1973年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本港台直播睡不着。”
1983年,邓小平在仔细询问铁路里程和预算后表示:“看来还得修青藏铁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得到江泽民同志的肯定与关注。
然而,修建青藏铁路绝非易事,是对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考验,也是对建设者精神的考验。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大部分是高海拔、低气压、空气稀薄的高寒气候。在青藏高原上建设铁路,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建设者也随时面临着脑水肿、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国外一些专家断言:按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要让铁路横穿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至少要在100年以后。瑞士一位权威隧道工程师评论:穿越昆仑山的岩石和坚冰根本不可能。
困难吓不倒勇敢的中国人民,却激发了人民的斗志。2001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工建设,全长1142km,国家批准建设投资331亿。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六年中,22.7万工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克服艰难险阻,以惊天动地的精神建成了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清水河特大桥、安多铺架基地等现代建设奇迹。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运营。青藏铁路的横空出世赢得了全球无数惊叹,国外专家称之为
“21世纪工程建设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巍巍昆仑,茫茫雪域,见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精神,见证着西藏在祖国怀抱里的每一次成长。
十年发展不寻常,雪域欢歌传四方
“从此,山不再高路,路不再遥远”。青藏铁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西藏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十年来,青藏铁路对加快西藏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难以估量作用。
十年来,西藏发展活力无限。铁路开通后,西藏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游客由2005年180万人次增至2015年2000万人次,收入由19.4亿增至280亿。西藏GDP由2006年的342亿猛增到2015年的1026亿。截止2016年6月,青藏铁路客、货运量累计达到1.15亿人次、4.48亿吨。西藏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都通过青藏铁路拓展了海内外市场。
十年来,西藏民生大幅改善。青藏铁路方便了出藏群众的学习、工作、医疗等,也方便了进藏信众的朝拜;青藏铁路使物价大幅下降,生活用品日益丰富,内地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在拉萨也都能买到。
如今,西藏人民安居乐业,雪域一片欢歌,发展成为人民的共识,稳定成为西藏的常态。青藏铁路,像一条洁白的哈达,表达着雪域儿女内心的无尽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