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三板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九鼎集团近年来一系列资本运作让人眼花缭乱,就在其一步步接近大金控目标时,证监会突然“发难”,质疑其借壳上市的合规性 继宝能收购万科案后,中国A股市场正在迎来又一个经典的并购案例。作为新三板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九鼎集团近年来一系列资本运作让人眼花缭乱,就在其一步步接近大金控目标时,证监会突然“发难”,质疑其借壳上市的合规性。 虽然九鼎集团坚称自己是在规则内行事,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由于九鼎前期资本运作较为激进,并且与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理念方向有所相悖,因此引起了监管者的关注,这可能会让九鼎的辩解显得无力。 还有市场人士认为,监管也要从技术和法律的手段出发,如果动用非法律的手段影响市场行为会引起政策风险,不利于监管者的公信力提高以及市场的健康发展。 借壳上市或功亏一篑 去年5月,九鼎集团(430719)豪掷41.5亿元收购中江地产(600053.SH)母公司中江集团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72%的股份,成为中江地产大股东。接下来,中江地产以9亿元现金买下了九鼎集团的PE资产昆吾九鼎,上市公司也更名为九鼎投资。由此九鼎成功将PE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坐拥上市公司资本平台,一番运作令市场惊叹。 然而,就在九鼎投资准备向母公司九鼎集团定增120亿元时,证监会突然“发难”,让九鼎渡过了一个难安的春节。1月29日,证监会对九鼎投资发出非公开发行审查反馈,质疑上市公司先购买大股东资产、再向大股东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是否在规避监管,要求九鼎投资说明是否构成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借壳上市。 根据现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有关规定,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不能借壳上市,如何操作需由证监会另行规定。 上周,九鼎投资的保荐机构西部证券和九州证券在回复监管意见中解释,上市公司120亿募资为了投入新增的PE业务,不是要从大股东搬资产,不存在规避监管的情形。另外,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后向九鼎集团购买的资产只占变更前资产总额一半左右,没有超过100%,因此不构成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借壳上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九鼎投资的辩解有些牵强,其中更重要的是公司已经被监管者盯住,借壳很可能功亏一篑。九鼎投资自己也承认,“公司申请定增120亿元的事项能否获得证监会核准及获得相关批准的时间,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九鼎集团借壳中江地产并不是创投机构曲线登陆A股的首个案例。2010年,鲁信创投(600783.SH)通过一系列并购完成借壳上市,成为本港台直播国证券证券市场第一只纯创投股。2015年,红塔创投借壳华仁药业(300110.SZ),虽然最后时刻流产,但并未是由于受到监管者质疑,而是由于标的股价在过渡期溢价,导致交易双方对如何分成产生分歧。 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新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常规的规避借壳认定的手段,即收购方先用现金购买壳公司取得控制权,然后向壳公司注入资产,但是收购金额占比要控制在壳公司原资产总额以内,最后再向控股股东等定向增发,最终实现避开借壳的认定。 不过,九鼎投资并没有采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一环,而是直接向大股东募集资金,这个细节引起了证监会的发问。 陈新庚认为,九鼎集团的运作虽然都是在现有框架内,但是非公开发行规模太大,规避监管的主观意愿明显。陈新庚说:“监管机构关心开奖直播是不是把上市公司变成私募股权融资平台。本来现在市场钱就很紧,大家会质疑九鼎从新三板募资后,买上市公司股权,一系列运作之后溢价,然后圈钱。” 九鼎投资去年11月12日复牌后的一个多月里,股价从每股13.14元迅速攀升至77.58元,以周一收盘价36.76元计算,参与120亿定增的九鼎集团及其子公司拉萨昆吾将获得320亿元的浮盈。 规则之内情理之外 除了对借壳合规性的质疑,证监会还一针见血地要求保荐机构核查同创九鼎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的资金来源,核查九鼎集团于新三板募集资金的披露用途与合规性。 九鼎投资保荐机构在回复中承认了认购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大股东九鼎集团在新三板定增募集资金。去年11月,九鼎集团在新三板完成100亿元现金融资,作为推进大金控目标的本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