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这些品牌都有着自家的固定用户群。这些更倾向「添置」这个做法的专业用户,更新、置换的节奏都会比选择 135 画幅的用户要低。正是这种市场属性,决定了这些 120 系统厂商的部署节奏,哈苏也只是跟着需求走而已。 (哈苏 H6D-100c 搭载的 1 亿像素数码后背) 而且,哈苏与其他品牌的时间错位也仅仅是相差数月而已。这个事件在相机行业中,根本不算些什么。 真正让一般用户觉得「慢下来」的,是三款面向消费级别用户的产品,分别是 Stellar、Solar 和 Lunar,分布对应着索尼 RX100、α99、NEX-7 这三款机身。 (哈苏推出 Stellar 的时候,索尼已经更新了 RX100M2) 更准确地说,Stellar、Solar 和 Lunar 其实也只是三款机身,而不是三个系列。哈苏并没有为这些产品推出续集,这些产品的定位也有点“奢饰品”的味道,要跟着正规产品那样谈产品更新节奏,也不太合适。 而哈苏官方也在 8 月 15 日举行的广州体验会中表示,现阶段也更专注 120 系统的部署,官方也只精简下 H 系列和 X 无反系列产品线。这对于现时的哈苏来说,也是最合适的做法。 X1D 出现后,哈苏找到了加速的突破口 虽说,哈苏能够通过维持自己的节奏来维持。但事实上,只面向专业用户的他们,也因为这个群体特有的属性,衍生出不少生存问题。 对外寻求战略合作、开拓新的市场是当时哈苏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 2015 年 11 月 15 日,哈苏和大疆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接受了大疆投资后,哈苏在业务的执行效率和生存力上会比之前高。 同时,哈苏能借助与大疆的深度技术合作,进入到专业级航拍市场当中。其中,A5D、A6D 与 M600 的组合就是一种新尝试。 另外,哈苏也开始涉足其他影像领域。之前,他们和 moto 合作推出了一款 moto Z 专用的变焦拍摄模块。这种合作,也是之前没有的。哪怕是哈苏认证的产品,也少之又少。 对此,有不少观点认为,大疆的战略投资给了哈苏前进的动力。大疆可能用他们新创公司的前进干劲,影响着哈苏,成为这家 “哥德堡相机巨头” 往新领域前进的动力。 大疆的战略合作,给哈苏后续的发展推进打下了基础。但哈苏真正的加速点,是 X1D。 2016 年 6 月 22 日,哈苏发布了全球首款中画幅无反相机 X1D-50c。这款产品颠覆了中画幅“只应存活在专业市场”的形象,受众也开始像高阶消费级用户延伸。 而且,这款产品的发布比富士的 GFX-50s 快了接近半年的时间。对于这个接近空白的市场来说,哈苏这“全球首发”可以说是占尽了先机。再加上哈苏 H 系统上的镜头积累,X1D 只需要加一个转接环就能够将两者连成一个新的生态圈,这才是哈苏快速推出 X1D 最核心的地方。 哈苏当时的目标,就是要面向那些想添置一台轻便机身的 120 专业用户。比 GFX-50s 跑得还快的 X1D 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了,哈苏的下一步这就是要迈向 135 系统的高阶用户。 哈苏在接受爱范儿采访的时候提到: 现在 135 系统的发展已经开始缓慢下来了。部分产品受到画幅的限制,并不能够为有追求的用户一些本质上的提升。这个时候,这些用户可以通过升级画幅,来获取解析力、图像层次感等成像能力上的提升。此时,我们推出的 X1D 也是应对这种需求设计的。 在机身和操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X1D 画幅上的差异能够为它争取到更多画质、视觉冲力上的优势,这也是它攻占这个市场的第一大卖点。 确实,现在的 135 全画幅、APS-C 画幅以及 M43 画幅这三大阵营的升级空间在不断被压缩。 (5000 万像素,对于 APS 画幅来说真的到极限了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