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天下秀正式品牌升级为 IMS 新媒体商业集团,据其创始人李檬向36氪披露,IMS 当年录得 5 亿人民币营收,远远超过了 2014 年 的 1.9 个亿,原有的品牌定位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需要;而在随后的 2016 年,在短视频、直播的刺激下,更名后的 IMS 继续达成业绩翻番的成绩,全年收入规模突破十亿,连续三年盈利。 基于这样的表现,2017 年,IMS 顺利拿下 C 轮和 C+ 轮融资,加起来的融资额达到了 6 亿人民币。 三、 亏损才需要融资,是很多人对创业公司的理解,但在 IMS 创始人李檬看来,这中间有着很大的误区,“融资是为了扩大规模,不是因为亏损”。 IMS 旗下的中介撮合平台 WEIQ,本质上是一个平台级的业务,如果不凭借融资放大规模,形成头部效应,就有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风险。 事实上,在 IMS 连续三年业绩翻番的同时,瞄准社交媒体营销这个领域的第三方平台数不胜数,而社交媒体自己做营销撮合、自己把流量吃掉的趋势也在加强。 最典型的例子是微信,作为微博起家的平台,IMS 本身就在微信公众号的撮合上相对弱势,而微信公众号本身不开放数据的特点,更使得 IMS 这种第三方平台在监测数据上的难度大大提升。进入 2016 年后,微信又开始大规模内测互选广告系统,其逻辑与 IMS 的微任务系统如出一辙,广告主可以灵活选择投放广告给各个接入系统的自媒体,这使得第三方平台的重要性进一步减弱。 另外,像今日头条这种以聚合个性化新闻切入内容赛道的选手,直接在技术逻辑上就屏蔽了第三方平台,除却给自媒体部分广告分成以及补贴外,大头基本被头条自己揽入怀中了。 面对这种态势, IMS 一方面依靠融资来继续巩固自己第三方营销平台阵营中的地位,守住大本营,另一方面,也打算拿这笔钱探索围绕网络达人的差异化营销服务,在大平台无力触及的细分领域树立优势。 这种差异化营销的核心是为大 V 们提供全套的变现方式,覆盖从专业团队策划、包装,到完成创作,乃至进行市场推广的全流程。 IMS 和喜马拉雅成立的喜禾为明星、网红承办节目的制作发行 除此之外, IMS 也加强了和新兴平台的合作,与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成立了合资公司喜禾,与移动直播平台映客成立了映天下,覆盖音频付费到直播变现。而对于大平台的闭关锁国,IMS 创始人李檬向36氪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开放自己的数据,把广告营销的价值充分匹配到自媒体,不能用简简单单的补贴一笔带过”。 IMS 旗下另一个品牌是自媒体价值排行及版权经济管理机构克劳锐,其意在为广告主指引涵盖图文、音频、视频在内的各家自媒体的真实价值,并为其提供内容的版权保护,相比大平台自己做营销,IMS 认为第三方平台的客观性会更强一些。 在两轮融资完成后,36氪获悉,IMS 的 D 轮融资也已启动 ,支撑他们继续融资的大逻辑很简单:在巨头激战内容的时代,当前整个互联网广告市场的盘子已经到了三千多亿,还不包括线下迁移过来的,这个盘子里,所有自媒体、网红能创造的流量,atv,已经占到了40%,但这么大的流量,自媒体自己能吃掉的却微乎其微。 当然,IMS 以及它代表的所有第三方营销平台之后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来自于自媒体的不稳定性,尤其是成长起来的自媒体大 V ,一旦其绕过信息不对称的高墙,直接和广告主进行交易,那么所有营销平台的价值都面临考验,这个时候,投资一些网络达人以形成依附关系,很可能会是 IMS 们接下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