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50年代,来自不同领域(数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批科学家开始探讨制造人工大脑的可能性。1950年,图灵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自此,人工智能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起起伏伏,概念更迭,并在近十年来计算芯片、大数据科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突破性进展下,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并于2016年AlphaGo人机大战中一战成名。传统的软件程序需要具体的指令输入/编写,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则可以依据通用的学习策略,读取海量数据并自动调整,atv,无需重设程序。 我们现在提到的人工智能的范畴往往包括神经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等,主要的落地、将落地应用覆盖智能音箱、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人工大脑的初衷暂时简化为智能的人机交互。 2016年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在AI上的相关投入已经达到200亿到300亿美元,90%用于技术研发和部署,10%用于收购。2012年至今,人工智能相关的股权融资已有2250起,融资额超149亿美元。政经环境、产业和学术水平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心之一。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乌镇智库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结合智东西的市场观察,从学术前沿、产业发展、资本动态三个维度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的阶段性特征,剖析人工智能发展势态。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176”下载。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一、AI久负盛名 “一夜”蹿红*人工智能在搜索引擎上的热度(重大事件节点以对话框形式标记) 人工智能始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自上世纪80年代卷积神经网络计算模型提出之后,迎来了新一波发展浪潮,并在近年逐渐升温;2016年,随着AlphaGo人机大战,完成了传统算法在硬件条件下的不可能任务,“人工智能”成为热词,一夜蹿红。 如今,人工智能的产品也无处不在,比如Apple的Siri,谷歌的无人车,IBM的Watson,以及其它各种人脸识别技术等,并搭上工业4.0、新零售等信息化变革的东风。这些都使投资界和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前所未有地高涨。 *2000年(深度学习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以来,全球AI产业、资本发展情况示意 *2000年以来,中国AI产业、资本发展情况示意 不同的机构对人工智能未来市场规模的乐观程度不同,赛迪认为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2700亿元,艾媒咨询认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44亿元,BBC认为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合1190亿元,麦肯锡则认为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 这或许源于不同机构对人工智能范畴的定义有所不同,数据覆盖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机构都认同一点: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点在双创领域尤为明显:2012-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新增5154家,是此前12年的1.75倍;融资规模达224亿美元,仅2016年的融资规模就达到92.2亿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与2000年-2013年累积融资规模相当。 *全球大学人工智能影响力排名(2017) 学术方面,主要看两点:专利申请和大学排名,分别对标产研转化和前沿突破潜力。2000年以来,美国新增人工智能专利数有27000+,近五年平均增速21.7%;中国有34000+,已经远超美国,近五年平均增速43%。但大学方面,全球大学人工智能影响力排名前三十名的仅有两所大学来自亚洲,并且均来自以色列,其余高校都分布于欧美国家。 二、全球AI势力盘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