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时间”的文化内容消费属性,与豆瓣用户文化属性,以及精神消费的定位十分契合,上线后数据亮眼,官方数据显示豆瓣时间上线5天销售额就破了百万,由此可见,内容付费模式在豆瓣上可以走通,而内容付费恰好迎合了中国人精神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论是巨头还是资本都在这个赛道押下重注,豆瓣调整后成立包括“时间”和“视频”在内的内容事业部,押注内容战略。 2、强化广告收入。 豆瓣在收入大本营广告业务上也加快了步伐,调整后成立了包括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电影广告和商业技术在内的大商业团队。 曾经,豆瓣只做高大上、气质与豆瓣相符的品牌广告,比如Burberry,宝马。豆瓣没有官方公布过营收数据,网络广告监测软件iAdTracker的数据显示,豆瓣2011到2014年广告收入分别为340万、3500万、4200万、4200万,不过一位豆瓣前员工对罗超频道(luochaotmt)透露,阿北曾在2013年年会上透露,豆瓣在2013年广告收入做到1亿,广告监测数据出入很大。即便如此,其收入与其用户基数、影响力和广告价值非常不匹配,现在豆瓣对广告更加开放,有更多基于生活定位的一、二线品牌在进来,广告收入在稳定增长。 3、推进电商战略。 豆瓣电商战略变得愈发清晰。豆瓣东西是最早的尝试,砍掉豆瓣东西不做导购、聚焦自营平台电商豆瓣市集这个业务。此前,豆瓣市集主要是卖与豆瓣品牌相关的周边,去年与豆瓣电影结合的豆瓣日历,销售额达到几百万,成为去年最火爆的文化日历之一;近日发布的帆布包上线三天就已售罄。未来,豆瓣市集必然会围绕豆瓣上的文化内容产品打造更多周边,还很可能会引入第三方商家成为垂直文化电商平台,这个想象空间比卖日历、帆布包,大得多。 总而言之,曾不食人间烟火的豆瓣,距离钱越来越近了。 豆瓣将更接地气 看完豆瓣最近的种种动作之后,就不难理解这一次大调整的目的。 一方面,豆瓣将更加聚焦专注,砍掉没有起色的业务,收缩战线就是必然。 豆瓣涉足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不只是有书影音这三驾马车,还涉足社区(豆瓣小组)、O2O(一拍一)、电商导购(豆瓣东西)、电商平台(豆瓣市集)、内容分发(一刻)、阅读、音乐播放器(豆瓣FM)、内容付费(豆瓣时间)、影业诸多业务,堪称繁杂。业务的网撒得太广,但团队只有三四百人,很难将每一个业务做好。这一次砍掉业务之后,豆瓣将聚焦到豆瓣App和内容内容的拓展上,业务线更单一、聚焦和清晰。 另一方面,豆瓣开源节流以求实现稳定的盈利能力,要努力地赚钱了。 豆瓣明确提出要在境外上市,这意味着它已不会再继续融资——上一次融资还是2011年。因此不论是否上市,豆瓣都必须拥有自主赚钱能力,要在可见的未来实现盈利。因此,一方面要开源,正如前文所言,豆瓣正在加速商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节流,收缩业务占线,砍掉没有起色的业务,包括关停豆瓣FM这类烧钱型业务,聚焦到少部分业务,自然可以节省成本。 豆瓣如果能实现规模盈利,在境外上市还是有很好的机遇的。 一方面,2017年以来,高科技公司在美股表现十分亮眼,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微博、京东、网易、陌陌等公司先后破纪录。中概股上市的窗口被再次打开,搜狗赴美IPO,蚂蚁、一下科技、众安保险、阅文集团、趣分期将登陆美国或香港资本市场的消息,都有了。 另一方面,豆瓣所处的文娱赛道眼下进入黄金时期。 中国消费升级的一个大方向是对精神内容的消费变强,消费者的内容付费意愿增强,同时移动互联网在基础设施构建完毕之后需要更多内容去填充,内容或者说大文娱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押注的新赛道。微博市值从最低点的20亿美元爬升到最高的200 亿美元,重返互联网中心舞台,正是得益于内容战略,在美股表现突出的陌陌也是靠视频社交战略。这个赛道还有今日头条、快手、秒拍(一下科技)、一点资讯等明星玩家,就连百度在遭遇流年不利之后也在信息流上押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