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波波夫 人们对于新浪微博强劲的财报似乎习以为常,以至于用「第二春」这样的提法来形容都显得过于陈词滥调。 新浪微博刚刚披露的2017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实现净营收2.5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利润的增长更为强劲:实现净利润735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两倍。 面对这样的业绩,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说「我们为2017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感到欣慰。微博进一步增强了社交平台的网络效应,实现了用户基数稳健增长,j2直播,营收加速增长以及持续的运营杠杆效益。」 不过,曹国伟的话里倒是点出了个中关键——网络效应——这正是微博财报亢奋的秘密所在。 01 良性共生:直播、短视频与微博 微博是仅次于微信的中国第二大社交网络,但其网络效应曾遇到过瓶颈,所幸的是微博自身及时调整了方向,并准确地抓住了移动视频风口机会——投资了一下科技,如果没有这些天时地利,微博可能会走向另一种结局。 微博发布新财报时,一下科技旗下的两款产品——秒拍和一直播,早已悄然占领短视频和直播两大最火领域老大的位置。 据QuestMobile统计,2017年6月,国内直播平台中,以月度活跃用户计,一直播、YY、映客直播分列前三名,其中,一直播月度活跃用户接近6000万,超过第二、三、四名用户总和。在短视频领域,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同样拥有类似的领头羊角色。 微博和一直播/秒拍彼此加持:前者为后者导入巨大流量,后者提升了前者的用户价值,进而放大了网络效应。 多亏了以太网之父罗伯特·梅兰克顿·梅特卡夫多年的布道,让「网络效应」这个艰涩的经济学术语广为人知。通常意义上,网络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经济规律,即一个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每位用户所获得的效益会随着网络用户总人数成线性成长。 网络效应引发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是赢者通吃,事实上,整个互联网都为网络效应法则所统治:Facebook在社交网络称雄全球,Uber在美国网约车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以及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霸主地位,都拜网络效应所赐。 单边市场往往不具有网络效应,这是多边市场特有的天赋。 直播平台属于典型的多边市场,这个市场由三方构成:消费者、广告商、主播,三者诉求各有不同:消费者希望从一个地方能够看到尽可能多的有意思的主播,广告商最乐意在消费者人数最多的平台上投放广告,主播也希望能够在用户最集中的平台直播。 回到直播平台,艾瑞咨询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出多数用户天生的扎堆倾向:用户选择平台的标准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平台人气、内容丰富度、平台规模与声誉,其中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平台人气是他们挑选直播平台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用户的扎堆倾向势必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老大的占有率。 02 早熟的直播市场:从百团大战到赢者通吃 迷之微笑、丰乳肥臀、挑逗眼神,构成了用户对于直播平台最初的印象,后来业内给这一类直播起了个体面的名字:秀场模式。不过,这已经是两三年前的旧事。如今,直播平台在经历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政策清理之后,开始呈现完全不同的模样。 边缘、底层气质迅速退去,主流、新锐的形象日益突出。 从去年腾讯与人民日报合作,到近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一直播结成联盟伙伴,直播平台终于从边缘创新走向社会主流舞台的中央,在经历过一系列市场和监管的风雨之后,终于完成了从江湖到庙堂的惊险一跃,获得了广大流量之外的官方主流认可。 这种巨大转折的背后,则会让新玩家感到沮丧:剩下的机会不多了。因为直播市场网络效应的形成比预期的来得要早得多。 一年前,这个行业才刚刚迎来它的寒武纪时代:先是财经类垂直直播平台知牛财经获欢聚时代注资10亿,接着依托微博做靠山的一直播上线,接着淘宝、蘑菇街、聚美等一众电商平台也推出直播功能,不久苏宁易购也跟进直播。连同2015年面世的战旗、龙珠、映客、花椒、熊猫等平台,国内直播平台最多时总数超过300家。 这300家公司,既有秀场类老手,也有泛娱乐新秀,更有游戏类摇钱树,原本彼此攻城掠池、交战颇酣,但预期中旷日持久的百团之战却意外提前收兵。 在过去一年,直播市场遭遇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黑天鹅事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