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在舱里摆放的是电脑和电竞外设,可以打炉石、LOL或者是其他一些网游,但是商场里的无线网信号比较差,影响游戏体验,我们就又改成了PS4,但是效果也不太好,大部分人不怎么了解主机,觉得很复杂,望而却步。”小哥向我讲述了他们最终选择摆放街机模拟器的心路历程,“放了街机模拟器之后,主要还是吸引到了80后90后的男性玩家,会抱着怀旧情怀来玩一下。” 休息舱内原本曾摆放过PS4 我又向小哥询问了休息舱如今的经营状况,热情的他也同样知无不言:“当初摆在四楼的时候是免费试运营,但是那一层客流量小,其实来体验的人也不是特别多。现在搬下来后每天大概大概能有十几人次,双休日还会多一些。平日里主要是商场里闲逛打发时间的顾客会来坐一下,也会有附近办公楼的白领吃完饭午休时候来小憩一会儿打会儿电动。双休日的话就是带孩子的家长比较多了,还有会抱着小孩一起玩,跟孩子讲‘你看,这就是爸爸小时候玩的游戏’,这样。” 我又问:“那你觉得现在这样的模式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我当然希望可以啦。但肯定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也还在摸索。”小哥回答道。 这时候一位中年男性坐进了舱里,我便向小哥致谢,同他道别,随后他就小跑过去招呼那位客人了。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在我个人看来,“老公休息舱”的噱头或许并非是一个好点子,反而限制住了对这个休息舱使用场景的想象。 这个概念显然脱胎于此前的“老公寄存处”:一些商场设置了提供茶水和座椅的休息区供陪妻子逛街的丈夫们等待和休息。 来自外媒的新闻图片 姑且不论这是否会进一步加深“女性逛街很费时而男性不爱逛街”的刻板印象,但除了提供给那些陪妻子逛商场的老公们以外,这些休息舱还可以有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比如与朋友聚会对方却要迟到一个多小时、在车站机场等候时遭遇晚点、临时决定去看电影却发现距离想看的场次还有一两小时,又或者是去餐馆就餐却发现门口大排长龙……若要消磨这些需等待颇久却又不宜跑远的碎片时间,钻进舒适的休息舱里打一会儿游戏看上去都是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经过亲身体验之后,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另一个热词,那就是“共享经济”。 当然,如今的“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早已脱离了它最初出现在1978年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的样子。不论是作为桥头堡的Uber、Airbnb、各家共享单车,还是新兴的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KTV,都不再是对个人手中闲置资源进行再分配,而是逐渐演变为集中化的分时租赁。还在“共享”的恐怕就只剩它们所占据着的公共场地及其他资源了。 一些球场周边出现的“共享篮球” 但显然,“休息舱”十分符合这种新理念,即坐即玩,方便快捷。不过它现如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1、智能化不足 除了可以通过智能机来进行付费以外,休息舱的其他服务都依赖于人工,相应的介绍也不足,对于第一次接触的顾客而言,在工作人员出现前完全是一头雾水。能否实现全程自助的互联网管理是其进一步发展为共享经济的一道门槛。 不过,若是完全撤去人工管理则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有人占了座位却不打游戏,其他想玩的人又玩不着,怎么办? 2、需求不够硬 车站候车厅里常见的投币按摩椅常常是十元五分钟、二十元十五分钟,和这些相比,自带按摩椅功能还能打游戏的休息舱看上去还有着价格优势。 在车站和一些商场里可以见到这样的投币按摩椅 然而,按摩并非是休息舱的核心功能,七块钱一小时的网咖、随便找个地儿就能玩的手机游戏才是它的竞争对手。凭着怀旧街机固然可以吸引到一些尝鲜的玩家,但情怀饭毕竟吃不久,究竟怎么才能持久地吸引到客流,如同那位小哥所说的,他们也还在摸索。 不过经济学毕竟非我专业,上述分析权当抛砖引玉,也欢迎大家分享看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