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6 08:53 来源:极客公园 电动车 /新能源 原标题:新造车力量如何挑战汽车巨头?这群「老汽车人」是这样思考的 作者: Ringo 「威马汽车是由一群老汽车人组办的新公司。」 在极客公园 Rebuild 2017 大会上,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这样介绍自己的公司。 从 2015 年开始,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热潮,行业人才、技术和资本开始向新兴的造车力量倾斜。「智能」和「电动」等概念的普及为传统的汽车行业注入了更多的互联网基因。 但不论是旧造车还是新造车,拥有基本的规模化量产制造能力,是必要的一个基础。如何完成概念到量产的过程,也成为了摆在这些玩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落实到具体的造车路径上,「新造车运动」中的玩家分成了两派:一边在国内积极寻找代工厂,以更「轻」的方式推出量产车;而另一边则是以威马汽车为代表,通过自行建厂将产业链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去年 11 月,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在温州市瓯江口奠基。根据公开报道显示,该产业园总占地约 1000 亩,开奖,一期固定资产投资 67 亿元人民币,开奖,预计年产能可以达到 20 万台。 (威马工厂) 「所有的产品规划完成,就是要做规模化的将安全可靠的产品落地。2018 年年初,我们的工厂即将小批量生产,2018 年下半年我们会正式量产上线。威马将会是第一个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一个企业。」陆斌介绍道。 威马汽车正在「务实」地践行着自己的造车路径,那么他们到底想要造出什么样的汽车呢? 「大众化智能电动车」 在去年 9 月 21 日的战略发布会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沈晖表示威马汽车在进行「128」战略——围绕 1 个核心架构,延伸出 2 个整车平台,至少 8 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2018 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 沈晖曾对外表示「(威马汽车)从一开始就是要做主流的电动车,不是那种七八十万、一百来万,动不动就百公里加速 3 秒之类的『有钱人的玩具』。」在他的眼里,不论是「新造车运动」中的后起之秀,还是传统的老牌造车厂商,即便讲再多酷炫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要依照消费者的喜好来做出规划。 实际上,威马汽车想要做一辆「大众化智能电动车」,进入 20 万元的产品价格区间。 根据陆斌在极客公园 Rebuild 2017 大会上透露的信息,威马将于 2018 年量产下线的车型拥有 600 公里的等速最高续航,综合工况续航则为 450 公里。新车将由智能工厂进行定制化生产,交付周期将是特斯拉的 1/3。 最近,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已经在新疆吐鲁番完成了热区测试,迄今全部累积测试里程已近 200 万公里。在 Rebuild 大会举办的期间,威马的测试团队正在海拔 4768 米的昆仑山区进行高原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工程测试,比传统汽车效率要低一些,因为它每天可跑的里程数是有限的,因此威马的路测数据还是非常亮眼的。「我们能做到 450 公里的工况测试,也意味着我每天的测试里程仅在 450 公里。所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工程测试车,在全国各地不断地跑。」 帮助用户高效率消费,是新兴车企挑战巨头的机遇所在 不论是从造车方式还是团队构成来看,威马汽车还是汇聚了很多传统汽车行业的力量。但在造车模式上,威马汽车还是有很多超前的思考。 陆斌认为,用户对于消费效率的追求正在不断掩盖厂家对于生产效率的追求。不能迎合用户的消费效率,生产效率再高,最终只能变成你销售渠道当中的一堆库存。 「举个例子,目前汽车提供不同的配置,我们看所有的汽车都有低配、中配、高配,然后给它灌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用户很喜欢全景天窗,但是选择全景天窗的同时,往往会在这个车上多了一堆你不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中国南部的用户非常需要全景天窗,但是一般配置当中总会给你一个你不需要使用的加热座椅,甚至在这个时候,你的消费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在过去的 100 多年中,每个车企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就是由工程师、工程团队来定义自己的产品是应该怎么做的,然后再让销售团队卖给消费者。对于互联网汽车来说,让消费者花费一个没有意义的消费,就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消费效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