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随着组建13年的搜狗宣布将启动赴美IPO,即将到不惑之年的王小川再一次站在了舞台中央。 互联网圈内常有「南有张小龙,北有王小川」的说法,不过相比于1969年出生的张小龙,1978年出生、尚且不满40岁的王小川倒是当得起「少帅」这个称谓。 与张小龙不同的是,1996年张小龙便靠Foxmail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不大的中国互联网圈的明星程序员,而此时的王小川刚刚带着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金牌的光环保送到清华大学。 在那个互联网到处都是处女地的时代,这批怀揣计算机理想的年轻人,做出人生选择的容错率被大大拉高,而王小川则选择了曾经一度是中国最大校园交友网站的ChinaRen,并随着ChinaRen被搜狐收购而进入搜狐,继而有了后来搜狗的故事。 2001年电影《大腕》中曾有一段幽默的台词,「他们搜狐,我们搜狗,各搜各的」。而在2003年,擅长营销的张朝阳便真的借势把「搜狗」品牌做了出来,目标则直指当时羽翼尚未丰满的百度,扛起搜狗这杆大旗的人则是刚刚硕士毕业,正式加入搜狐的王小川。 在张朝阳眼里,搜狗是「战略级产品」,而作为搜狐孵化的诸多项目中的一个,搜狗成立之初的前几年不可谓不坎坷。成立之初只有12个兼职员工,立志打败百度,但百度却在搜狗成立两年之后上市,并在PC时代逐步坐稳中文搜索的头把交椅。 王小川的搜狗并没有在那段互联网历史中留下什么浓墨重彩的记录,媒体人林军在其横贯中国互联网1995-2009年的《沸腾十五年》一书中,2003年那一章中提到了诸多或如今功成名就,或后来偃旗息鼓的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但却漏下了王小川和他的搜狗。 与傅盛「在这个战场机会不大就转战其他战场」的理念不同,王小川更愿意在原有的地方不停地改进,在他看来,「拒绝一条新的道路,留在原处其实才是一条更为艰难的路」。于是就有了王小川接纳马占凯用搜索引擎做输入法这一产品设想的故事,而当时的马占凯还只是太原一家国企的机械设计工程师。 输入法一直都是一个展现中国式创新思维的产品,因为只有在文字系统与拉丁文体系完全不同的东亚国家,用户才会因为无法直接使用「QWERTY键盘」,而借助第三方输入法产品进行转化。输入法尽管只是一个工具,但却是刚需。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搜狗输入法无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都成为了仅次于微信、QQ量级的产品,在PC端甚至已经超过QQ。搜狗输入法这一流量入口的诞生,也让王小川后来的「三级火箭战略」成为了可能。 如果将历史再往后推10年,人们总结这一波互联网史时,恐怕再也不会忘记搜狗与王小川,直播,以及由他提出的「三级火箭战略」,它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或许早已超过了被周鸿祎奉为圭臬的「免费」理论这一舶来品,即便是周鸿祎最辉煌的成就——360搜索闪击百度,也是基于三级火箭的模型。 以工具(输入法)带动浏览器,再以浏览器的导航页作为搜索的入口,这一战略让搜狗在PC端搜索引擎的竞争中快速上升到第二位,打破了原本只能依靠作为门户网站的搜狐导流的尴尬局面。 但三级火箭依然有着它的问题,那就是每一级之间巨大的流量转化损失,让搜狗即便是在输入法端几乎实现了垄断地位,在搜索引擎上也只能能实现10-20%的市场份额。 茨威格在其名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曾写道,「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而王小川则一直在等待着属于他的那个时刻到来,隐忍、蛰伏,甚至在阿里、腾讯、360、这些互联网巨头之间辗转腾挪。 移动互联网则给了王小川这样的机会,一方面背靠腾讯生态,搜狗不仅仅是在流量端得到了腾讯的支持,而且能够不断占据更多优质且独家的搜索内容源,例如微信公众号内容。 2014年8月,搜狗正式上线十周年,腾讯宣布将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数据独家开放给搜狗,搜狗则推出「微信搜索」。在发布会上,王小川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搜狗第一次能够做对手做不到的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承载着用户社交关系的微信正在成为最大的信息孤岛,而搜狗正在努力成为连接这个孤岛与外界的那一座唯一的桥梁。 王小川曾这样预测搜索引擎的终局,「未来只有一半的搜索发起在浏览器搜索框中,另一半的流量在浏览器之外。而且,有时一个问题,机器回答不了。这时搜索就不是找答案,而是转而去找能回答这个问题且你能相信的人。」,时至今日,王小川坚信「搜索的未来就是问答」 。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