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选定姜思达,是看中他自身的特点、个人意愿,及很强的学习能力。牟頔一直以“媒体人”,而非“艺人”来定义这个23岁的大男孩:“媒体人最强的几个属性,比如说自带信息量、传播能力、敏感度,这些东西他都有。” 于是,以前只是在家写写文章的姜思达,当上了逆溯文化的CEO,带着六七个人开始做这档短视频采访节目——《透明人》。 在米未传媒看来,内容的核心从未变过,即能否通过创作者的表达,影响那些观看内容的人。牟頔也告诉刺猬公社:“我们进入短视频的核心逻辑,是用户的收看行为发生改变,你是在迎合技术的变化,不是在推翻自己重建内容的逻辑。” 内容核心不变,短视频模式带来的时长变化,却有可以量化、修正的部分。比如内容节奏要更快,信息密度要更大。 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10秒逻辑”和“尾部逻辑”。 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前10秒一定要给出糖果,抓住观众;结尾则需要点念想,要不有价值的升华,要不有想象的空间,要不有扎人的问题。如此一来,观众对节目的认知才可能延续到下一次。 这两条总结在《透明人》的每期节目中都得到了验证。作为团队期许成为标杆的产品,牟頔放手让姜思达去做,同时也会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先扩大节目影响力,解决“让更多人知道《透明人》”的问题。 “所以这一阶段我跟姜思达定的大边界就是,不要总以个人的喜好为出发点,多去考虑影响力,先以这个为一个尺子,去衡量你的选题。”牟頔说。 与《透明人》的全平台运营不同,《说说而已》是一个平台定制型产品。它的形态偏固定,但内容在不断变化。即5位老奇葩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怼人”的形态不变,但怼的话题一直在变。 牟頔解释,它的出发点是米果文化有了个新主意,网易新闻需要头部娱乐IP产品打入短视频领域,于是便促成了这次合作。 颜如晶也告诉刺猬公社,有了想法后,团队便认定3分钟的短视频更适合在信息流平台分发、观看。招商时,又正好碰上网易新闻在做“各有态度”的品牌转型,希望孵化娱乐IP进军短视频领域。需求正好互补,后续洽谈也很顺利。 这次合作,米果文化负责节目的内容创作与制作,并与网易新闻从节目内容分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网易新闻上的网友跟贴、问答等个性化UGC内容将为《说说而已》提供话题素材,通过用户画像与观看数据持续优化节目内容设置。 而《透明人》的出发点则是基于内容本身,团队想拿这档节目去跑通,看看短视频领域究竟要怎么做。它从话题到采访方式、制作、包装都在变,会更天马行空,具体怎么玩、要走到哪去,团队都是边走边看。 不论运营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透明人》与《说说而已》都是米未传媒在短视频领域下的两种探索,且在市面上难以找到对标产品。 这也是米未传媒选择先将二者投入市场的原因:通过这两档节目去打打看,看不同观众对不同短视频节目的喜好如何。是更希望看到形式相同的内容,还是希望只看这个人? 截至目前,《说说而已》在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量为13万,最新两期节目的跟帖数超1.3万。据其官方数据显示,节目上线五天,播放量破580万。且从第一期起,便已有广告商进入。 相比之下,《透明人》仍处于内容探索期,虽然不论在播放量还是短视频领域的各大榜单上,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牟頔直言其还未达到团队的预期:“我们看一个东西核心影响力还是口碑,其他的数据倒不是我们最追求的。可能也是因为传播较散,或者刚进来时间积累不够,反正它还没有到(预期)。” 而内容稳定后,节目该如何商业化,也是重要标准之一。就目前的行业情况,用短视频盈利无非卖给平台,或者客户定制、电商变现等。但牟頔认为,流量的生意比较低效,只有在流量之上建立了品牌价值,才有更强的营收能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