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作为VR元年,这个概念很是火了一把。然而好景不长,VR市场很快就沉默了下来,直到现在仍旧只是各大厂商在暗自蓄力,期待它最终爆发的那天。 VR的热潮之所以很快冷却,一是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欠缺,二是入门门槛还是太高。一线VR头显里,即便是最便宜的PlayStation VR,都要卖到2500元以上,而且这还不算购买游戏机或合适的PC的钱。尽管这几千元钱看上去也说不上多么昂贵到难以承受,但VR头显毕竟不是手机这样的日用品,况且还缺乏足够的内容,如果只是为了尝鲜,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舍不得的。 不过,IMAX公司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如何让VR体验能够真正靠近大众,它的答案是VR影院。 IMAX可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它即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VR体验中心,光是2017年就要有10家开业,第一家体验中心首先是在洛杉矶落成,接着是曼哈顿、曼彻斯特。值得一提的是,9月还会有一家将在上海开业。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IMAX的名号很容易让我们想到VR电影、VR影院这样的关键词,但它想要打造的并不是这样的体验。事实上它的这些体验中心,也确实像我们平时偶尔会看见的那些VR线下体验中心。IMAX关注的一点是——差异化。 IMAX公司的首席业务开发官罗伯·李斯特(Rob Lister)解释说:“我们将VR体验中心设计成了一种高度社交化的场所,因此它们和你在家里能获得的体验完全不同。虽然现在可选择的价位比较有限,但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比起花上2000美元还要在家里划出一个空间来,我觉得还不如来这花个7美元或10美元,就能来一段最顶级的VR体验。” 不同的体验? 尽管IMAX打造的并不是我们预期中的“顶尖VR影院”,这有些让人失落,但总的来说,这些体验中心的内部设计确实不错,让人感觉自己来到了一家影城里。体验中心中入陈列电影海报般展示着各种VR体验,让顾客可供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IMAX所选用的VR设备是Startbreeze推出的StarVR头显,而非Oculus Rift或HTC Vive。StarVR的硬件性能其实也很强悍,210度的可视范围简直宽广得可怕,远远超过Rift的110度。为了防止VR头显的线材碍事,IMAX在体验室的顶部设置了滑轮系统,atv,让输出线能够在头顶上方跟着顾客移动。就目前来说,这一整套体验确实只有IMAX的体验中心里有。 按照IMAX的说法,硬件设备其实并不是关键,体验中心最大的卖点还是社交化这点上。它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体验项目,让顾客可以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们一起,用一个适宜的价位去一起游玩。 从这一点来说,IMAX的VR体验中心确实有点像影院,至少本质上都是人们三三两两结伴来体验一些内容。李斯特表示,前去洛杉矶体验中心游玩的有80%是初次体验VR,而且人流量超出了预期。他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加快VR在主流人群中的接受度提升。如果这些人都能够成为回头客,带来稳定的收入流,那么这就能成为IMAX一个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 挑战就在眼前 IMAX公司的想法很好,看上去初期的运营效果也不错。然而必须要强调的是,他们即将要面临的挑战就在眼前。 IMAX建立这些VR体验中心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VR入门门槛太高的问题。然而现在各大厂商所共同努力的目标,就是要让VR的体验更加平民化。无论是Oculus还是微软,他们都已经明确表示希望能够降低VR门槛,让它被主流所接受。HTC虽然仍旧走着高端路线,但不久前它为中国市场专门推出Vive一体机,通过将所有硬件都集成在头显里,摆脱PC或手机,某种意义上也是变相降低了门槛。 对于这个大趋势,IMAX当然也注意到了。不过,他们表示自己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即使VR体验逐渐平民化,他们也仍旧会不断带来更新更高端的硬件和内容,让人们只有在这里才能够享受到当下最棒的VR。况且IMAX主打的是多人和社交,这些东西只有当你和你的朋友一起来了,才能够共同去体验。 IMAX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即使家庭影院相关的技术已经很完备了,甚至于电影在PC、智能手机上都可以轻松观看,但人们仍然对影院有需求,仍然会和亲朋好友们一起前去观影。 最终IMAX的杀手锏还是落在了“差异化”这三个字上,它承诺自己带来的VR体验是人们在家里绝对感受不到的。 救世主存在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