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re u? fine thank u, and u?这种八股学习法浇灭了多少人对说英语的兴趣?现实中你听哪个老外会文绉绉地回答fine thank u, and u? 他们就直接说 good Mr.Key当年是从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一开始对静止在课本上的李雷和韩梅梅不感兴趣,课代表早自习带着全班同学念英语课文实在无聊。后来一位年轻活泼的英语老师在每节课前会请几组同学(volunteers)到讲台上演一部自编自导的情景对话,激发了我最初的兴趣。 感谢学校对英语的重视,初中时前后连续有三个外教每周教我们一节口语课,成了每周的期待,程度甚至超过了体育和美术课。看着一位澳大利亚小伙子大冬天一进教室就脱下羽绒服,穿着短袖T恤在黑板上写着奇怪的字体,和同学们一对一对话,下课后在走廊里教他学中文,一切都是新鲜而兴奋的。 那还是用walkman听磁带的年代,不管是流行歌曲还是英语教学。为了尽可能的接触真实的英语场景对话,我买了一套《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后来又学《展望未来》(Look Ahead)。我很喜欢《展望未来》这组磁带,全部是在国外的真实场景下录的,对话有背景音,有路人的嘈杂声,有走入便利店时门发出的“叮”的一声,也有在河道上开快艇捕鱼时的马达轰鸣声,很真实。 《走遍美国》当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再后来接触到吉林广播电台的《空中英语教室》节目,几个老外会在收音机里就某个话题东拉西扯。虽然不像《展望未来》的原声磁带有真实场景,但几个人聊天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口语化且随意。 啰嗦这么多个人学英语的过往,其实想说一个观点,真实场景的对话是提高口语的最好途径。其他不提,我很佩服马云的英语口语。早年他也是在西湖当导游时跟天南海北的老外吹牛练出来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就要尽可能地创造相似的学习场景。如果不开口,会再多的语法单词也是哑巴。 对于上班族,这种机会的确太少了,时间上也不允许。外企天然有这个语言环境,但绝大多数中国公司没有。我偶尔会抓住采访老外的机会尝试用英语交流,但这种场景实在太少了。 上周末,演员汤唯在沪江的一个场子上秀了一把英语口语,她从沪江网校新上线的口语产品Hitalk上选择了“旅游”这个兴趣场景,系统给她匹配了一个在西雅图观光的情景对话,屏幕背后的外教与她一对一交流,并根据她的口语表现打分。 外教给汤唯的口语打分 以五边形能力值展示的分数让汤唯在台上有些不好意思,发音、语法、流利度都是满分5分,但词汇量只有3分。可能是因为屏幕上出现的西雅图地标“太空针”(Space Neddle)她没能叫上名字来,而是用tower一词代替。出演《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汤唯可能在拍戏时没顾上在当地逛逛。 现在,你走在上海的地铁里,轻易能看到汤唯代言的英语口语学习品牌Hitalk的广告,往往旁边是另一家刚刚在C轮融了近亿美元的App英语流利说的广告。在线教育中的“英语赛道”现在竞争激烈。 Hitalk的全套课程上万,显然瞄准的是比较高端且年轻的职场人士。我没有体验它的课程,不敢对效果妄下结论,但它在口语学习的方式上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最接近真实场景的,大方向最贴近口语练习。学员经过几节基础课件的学习后,后台的AI会根据水平与兴趣为其推荐学习路径与外教,学员选择某个场景下所扮演的角色卡片(比如在咖啡厅看到某人偷了邻座的手机,他要向警察描述小偷的外貌特征),分布在全球的、职业背景各异的外教会随机在选定的虚拟场景中与学员进行20分钟的一对一真人口语交流,为其评分纠错,巩固提高。 眼下,人工智能给在线教育领域带来了可以向资方讲的新故事,但沪江创始人伏彩瑞对AI倒没有那么狂热。他觉得学习的背后不是人机对话,而是外教针对每个学员做千人千面的交流、指点和鼓励,尽管沪江已经储备了一支20多人的AI基础研究团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