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对土豆网的定位没有问题,这甚至是个十分超前的定位——他想做的事,目前正在被湖南人宿华实践。快手不就是普通人用来记录自己生活的吗?拿上手机,谁都是生活的导演。 移动互联网时代,王微的梦想被实现了,他的定义太超前了,土豆网比youtube还要早两个月诞生。为了讨论“超前”这个问题,一位美国名记还专程给王微做过独家采访,尽管问的问题全都是:你能和乔布斯单独聊上一小时真不简单,他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土豆网的故事大家后来都知道了。视频网站谁都没做成“导演作品平台”,做成的是替代电视机的事,你也可以说是“全世界都在看”赢了——尽管在许多场合,古永锵都一再强调,各位,我们不是想颠覆电视产业,而是大家一起合作,共赢。 曾经和一位在优酷和土豆都工作过的创业者聊过,问他两家公司的区别。嘱咐完不要告诉任何一家公司之后,他透露:在土豆的日子真的很爽,直播,同事和谐,相处友好。特别提到的是,报销很容易、方便。比起土豆,优酷则“省得多”,更讲究一些制度,在成本管理上做得好。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相信:大家认可Gary Wang(创业家&i黑马注:王微英文名)是这样一个人,Victor Koo(创业家&i黑马注:古永锵英文名)又是那样一个人。 在古永锵离开优土前、王微创办追光后,他们是和谐相处的。一篇写王微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王微和优酷土豆集团CEO古永锵站在贴满墙面的漫画手稿前小声交谈。 王微用一部动画片的情节形容自己的离去,“就像《玩具总动员3》的结尾,安迪把心爱的玩具送给了小姑娘邦尼一样。” 可以想见,看到这个情节时,王微内心的涟漪。 时间不多了 创办追光时,王微40岁了。尽管站上讲台开讲诸如“互联网基因的动画公司”时,骨架宽阔的他看上去还像个三十来岁的IT男。 一年一部动画,除了降低风险,还有“时间不多了”的焦虑。这是追光选择的速度。 王微曾给记者讲过一个比较惨的故事,说自己小时候曾住在医院太平间附近,每天就见着一圈圈的人将人抬进房间,(记者补充:哦,抬进抬出。)王微笑着纠正:只有推进去的,没有推出来的人,是空车出来。他说这些事让他很早就思考生死,“每时每刻觉得生命转瞬即逝。” 不知是不是思考人生过多,不管是接受采访,还是当众演讲,王微都给人一种哀乐不形于色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他自己说,不喜欢情绪上的东西,比较而言更喜欢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难理解他后来创办了一家动画公司。 “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增长30%。”初创追光时,王微经常拿着一张简陋的PPT当众演说,详细解释自己转行做动画的原因:市场空间大,需求旺盛,2/3的人员需求来自技术。 在世人面前,他投入动画行业是纯理性的。 就个人特质而言,他也不认为转行是艰难的。他举例,在做视频网站前,他的专业是研究卫星。之前也算得上是个文艺分子,甚至写过长篇小说和话剧剧本,做电影是自然的事。之所以没做真人电影,是因为嫌老是跑来跑去拍片太费事。 洪晃在《老友记》中问他,动画片三四十个工种,你怎么知道的呢? 他答:看书。一本看不懂,看到二三十本的时候,差不多懂了一些。 洪晃大笑。 追光的定位是,学皮克斯的运营方式,拍中国题材的合家欢电影。这是考虑竞争的结果:技术和模式上必须学好莱坞,形式上必须差异化。 如此来看则一目了然:追光是王微用市场需求、商业逻辑和自身兴趣、优势推导出来的创业项目。它是具备完全的市场导向性的,看准的是国产动画只占全部影片市场的3%左右,而欧美可达15%。 自编自导,是王微创业前期确立的发展方向。拍几部之后,就会有磨合得好的其他导演上来了。他给追光定的基本发展时间是10年。 前期的钱也充足。豆瓣上甚至有人发问:导演说前面几部不差钱,准备到第几部赚钱? 道路是曲折的。《小门神》暴露出来的叙事问题,《阿唐奇遇》依然有。只是后者的故事架构已经开始靠近迪士尼的经典叙事——或说是过时的经典叙事。但起码有了故事核心:打怪,歌颂友谊。“合家欢”的野心也在延续,希望小朋友们看到友谊,成人看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改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