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无人便利店”,atv,王镇方引用《人民日报》就此问题曾发布的某条微博中的用语,他认为旧工作消失的同时,新的工作也会出现。这也与我们之前接触到的无人收银项目YI Tunnel的创始人吴一黎的想法不谋而合:“繁琐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怡食盒子CEO安利英也表示,“未来的生意会是两个极端,要不然就特别有调性的人,要不然就是极端追求效率的”。在安利英看来,无人店没有服务也是一种服务。很多时候,人们进入便利店只是想拿了东西就走,并不需要店员的服务。店员的存在反而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效率。 同样,二八法则在这里也依然适用,只有20%的人需要并享受到这些服务,而剩下80%的人并不想为前者所享受的服务买单。无人店出现后,传统便利店依然会存在,因为有那20%的需求,只是他们的服务会变得极致,从无人店中走出来的人将投身到强调人性化,人情味的有人店当中。 现在谈及无人店未来伦理上的问题似乎还为时过早,起码现在的无人店在体验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无人店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实现无人收银,所以有体验过的用户会评价称,“去一趟缤果盒子的时间够去三次全家”。无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在没有服务员的情况下,如果无人店没有做好购物引导,顾客在搜寻产品上的体验可能极差。 自动理货补货方面,不仅在不同地段设置不同品类,未来人工智能理货应该做到在不同时段设置不同品类,“早上、中午和晚上进同一家店,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吴一黎如此畅想。智能购物车,智能试衣镜等概念的出现,同时无人店对数据收集有天然的优势,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利用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由此看来,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零售在每个场景下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至于无人便利店未来的格局,大家在观点上的分歧似乎并没有那么大。 安利英和林劲峰都认为未来会出现很多品牌,无人便利店的格局将是百家争鸣,而非一家独大。缤果盒子这类定位于小区内的无人店,因为它前期需要跟每一个物业公司谈判,规模化复制的速度是受限的,如果无人店未来的格局取决于前期铺设的速度,在没有谁有能力快速抢占市场的情况下,未来必然是多家并存的。 目前有大规模铺设计划的,似乎只有缤果盒子,EatBox正在落地,24爱购投入运营的也只有一家。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概念店的盈利不代表复制1000家也同样能盈利,经营1000家和经营一两家店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考虑供应链,仓储,物流等等的设计和成本,目前初创公司似乎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而在被问及无人店对传统便利店的取代问题时,王镇方认为,“无人便利店在未来只是零售形式的一个补充。在未来,10个便利店有无人便利店就可以了。”我们提起无人便利店时常说的“10万家门店”,“超1300亿市场规模”,其实是便利店的市场,如果无人便利店只是零售业的一个补充,那么是否意味着无人便利店的市场被高估? 让我们拭目以待。 * 本文系野草新消费(ID:yecaoxxf)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张晓军。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