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系统,都是由碎片构成 在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常常有人问我,碎片化学习是不是真的很低效呢? 我的回答是:碎片化,才是学习最不可或缺的概念。碎片化学习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上打散成碎片、以及形式上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 你周六下午打算去书店逛逛,找一本系统化学习的经典。你找来找去,在架上找到了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经济学》,这本书在2009年作者辞世时已经再版了19次,是美国销量第一的经济学教科书、经典中的经典。 你买回来翻了一下目录,发现它并不是通篇连贯地讲述一个概念。再仔细一读,你发现萨谬尔森把他对经济学的理解分成了几个大的篇章,每个大的篇章再分为好几个小节。整本书被分为篇、章、节,而每一节的内容通常不会超过3000字,一小节仅仅讲述一个概念。 你看,即便是这么庞大宏观的经济学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碎片组成的。之所以我们认为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是有系统的学科,是因为这些小碎片的背后,有一条很清晰的主线和逻辑把它们串在一起。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要盖一栋房子,再大的房子,都是由一砖一瓦、还有许多零碎的建筑材料所构成。差别在于,你随手把一堆砖和瓦往旁边一扔,它不会构成建筑,但如果你手上有一张设计图纸,你就有能力把这些砖和瓦拼凑起来,盖出一栋摩天大厦。 所有的系统,都是由碎片构成的。但碎片要能够构成系统,atv,背后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和框架来支撑。与一般人认为的不同,碎片和系统之间的关系,恰恰不是相互矛盾,而是有机整合,就像一个生物体是由器官、组织构成的,而构成整体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真正的学习,是由碎片拼凑出整体的过程 再以萨谬尔森的《经济学》为例,你买了书、决定去大学修一门经济学课,你觉得老师会说:“各位同学,请准备好你的干粮、睡袋,从现在开始,我们连续30天不准出教室,大家一起把它学完” 吗?当然不是。在大学里,你顶多一个星期上两次课、一次两小时,但你总共需要花上一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来修这门课。 你在学校学习的方式,是重新把系统打回了碎片,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是一次性地把系统化的知识学完的。盖房子也是如此,你只能今天先铺地基、明天盖一层、后天盖一层、大后天再搭梁,j2直播,用碎片化的步骤,逐步建成摩天大楼。 不仅内容本身是由碎片构成整体,学习过程本身,也是由碎片构成的。 正确系统学习知识的方法论 那么,如果你不是按照以上的方式学习呢?通常会出现两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内容背后没有逻辑支撑时,它就仅仅是碎片。好比我们平时刷朋友圈、没有目的性地阅读各种公众号文章,就像是随手捡了砖头就往旁边扔,到最后,摆在你身旁的依旧是一堆砖,而不是一栋建筑。 第二个问题是,当学习本身没有碎片化时,你会处在“永远都学不完”的状态。很多人是没有学习计划的,心里总想着一口气把整门学科学完。有这种妄念的人,最常发生的状况是买了一本书回来,第一次只看了前面的20-30页,接着刚好有别的事要忙,书往旁边一搁,就忘记了。 等到下次要继续学,发现因为记不得前面讲了什么,只好又从第一页开始看。很多人经常在干这样的事,最终学习的进度永远只能停留在最前面的几十页。这时你脑中该警铃大作,因为你已经被你以为的“系统化知识”绑架了。 正确地进行系统化学习有两点方法论: 第一点:整体知识一定是由碎片构成,不懂得把整体知识打散成碎片的人,是无法学习的。 第二点:学习的过程,必须靠许多碎片时间积累在一起,才能形成对整体的认知。 日拱一卒,用碎片的砖去搭系统的墙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