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简介 在网络资讯和电子商务信息爆炸式的增长,繁杂的信息中容易造成流失,再次背景下用户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信息平台产生了质的影响。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诞生最早,并且较为著名的推荐算法。主要的功能是预测和推荐。算法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数据的挖掘发现用户的偏好,基于不同的偏好对用户进行群组划分并推荐品味相似的商品。 其主要价值体现在: 将潜在用户转化为支付用户; 提升电子商务平台交叉销售能力; 提升客户对网站的忠诚度; 提升广告渠道转化效率; 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 协同过滤算法分类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user-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简称:ucf)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简称:icf) 算法阶段性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建立用户行为评分权重模型,达到对用户行为数据化和可视化,。 以电子商品平台为例: 某用户进入商品下单页权重2%; 点击详情权重8%; 收藏15%; 支付20%; 分享15%; 好评20%; 评分20%; 差评即分数为负数(向量为反方向)。 第二阶段建立测试集和训练集。 训练集:用于模型构建; 测试集:用于检测模型构建,此数据只在模型检验时使用,用于评估模型的准确率。 测试集和训练集的建立是为了防止模型的构建过度拟合,更是为了监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便对模型进一步修正。 例如:在班级内按身高、腰围定制了衣服,衣服制作后全班同学穿上很适合,但当这个做衣服标准推行到全校时,制作的衣服很多同学穿不了,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到肩宽、臂展等。此处本班是训练集,其他班是测试集。 第三阶段 建立合理的数据监控,监视召回率、准确率和覆盖率。为模型后期修正提供依据。 计算公式 欧几里德距离公式 (为方便控制可取倒数,使结果分布在0—1之间) 余弦定理计算公式(N维空间) (此处V1和V2为向量) 计算流程
应用实例 【余弦公式和ICF为例】以用户实际评分为起点,建立商品评分矩阵(如下表)
通过计算4个用户(四维空间中)对4件商品的评分我们获得了用户间的相关性数据(如下表)。
系数浮动区间在-1~1之间,系数越靠近1,向量夹角越小,两件商品的相关性越高,由此可见A&B、A&D的相关性最高,C&D相关性很弱。 相关系数: 强:0.8—1.0; 较强:0.6—0.8; 一般:0.4—0.6; 弱/不相关: 0—0.4; 不推荐:-1.0—0; 2、利用用户对某商品产生过的记录计算其相关性。 【例如】:某用户对商品A和商品B的行为得分为权重,对商品C和商品D进行加权排序,得分高者优先推荐。
根据相关性和加权评分后,商品C优先被推荐。 数据去噪修正 对大众化,一线流程产品进行剔除,原因是本来具有超高曝光率和知名度的产品,不推荐用户才能很快触达,不必进行不需要的推荐。 对用户浏览和购买过的商品进行剔除,以免造成重复性。 对商品归一分类,避免商品的跨类别推荐,造成用户并不需要此类商品。 【 例如】:对某用户买衣服A,经过算法的综合排名,发现排第一的是方便面,atv,排第六的才是衣服B,结果推荐了方便面岂不闹了笑话。但是对商品进行了归一分类,服装类商品只限推荐服装,这样服装B就会优先推荐。 对商品类别间建立合理的加分机制,并对低频商品建立合理的惩罚分值,使其推荐其他周边商品。 【例如】:家具类商品为低频商品,用户长时间内只需要买一件,购买后再次推荐也无法提升支付率。但是可以在用户支付下单后,通过计算,推荐家具的其它周边商品(例如:饰物、窗帘等)。由于设定合理的惩罚分值和相关商品类别的加分机制,直播,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周边商品的推荐率,降低低频商品的推荐率,从而由侧面提升支付转化率。 方案弊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