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办公室里为数不多使用 Win 本的人,用 Surface 就更罕见了。 最初堕入 Surface 坑,可以说是个蓄谋已久的意外。 当年被忽悠去打 LOL,扔了长得好看的戴尔 Inspiron 入了联想 Y400,后来一个不小心吧 Y400 摔坏了,恰逢微软发布 Surface Pro 4,当时的换机需求第一个就是机身要轻,要纤薄,总之就是要便携,其实就是在给换机找理由。 之前体验过 Surface Pro 3,微软的工业设计这棵草早已在我心中种下,可就是被一直吐槽的发热和品控问题让我一直保持冷静,再有是一打字就下陷的键盘让我难以忍受,不过最终问题是我没钱。 但是面对已经死透了的 Y400 和急需换机的需求,终于还是在骗自己说「我要买一台能用 5 年以上的电脑」的心理暗示下,入了一台次顶配的 Surface Pro 4,从此就成为了咖啡馆里一群 MacBook 中不一样的烟火。 而在去年微软发布 Surface Studio 时,又一棵草被成功种下。但当我拿到这台机器后发现,我可能并不能驾驭得了它,对于 Surface Studio 的评测,更像是一种体验,或者说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 一眼望去全是「脸」爱范儿这次拿到的是一台顶配的 Surface Studio,i7-6820HQ CPU,Nvidia GTX 980M 显卡(4GB 显存),32GB 的 DDR4 内存,2TB 和 128GB SSD 混合硬盘。 配置就列到这,我已经完全被它的「脸」吸引。 哇~啊~这是办公室里几乎所有人在看到还躺在箱子里的 Surface Studio 时发出的声音。 两位壮硕的男编辑将 Surface Studio 抱上桌后,脸最大的的常老师退后了两米才驻足欣赏,显然是被脸更大的 Surface Studio 吓到了。所有第一眼看到 Surface Studio 的人,只要眼睛还好使,都会马上被这张 28 英寸的「脸」所吸引。 这是一张分辨率为 4500 x 3000 有 PixelSense 加持的「脸」。微软官方称比 4K 级别还要高一些,不过并没有达到苹果新 iMac 的 5K 级别,ppi 则达到了 192,屏幕比例则为微软 Surface 系列中一贯的 3:2。对于台式机来说,3:2 的屏幕比例多少有些奇怪,一般台式机的屏幕比例多为 16:10 或 16:9。 究其原因,3:2 的比例是由于微软赋予这块屏幕的用意而决定的,微软想用 Surface Studio 占领创作者和艺术家的桌面,而不是普通的办公室白领,也不是公司前台。3:2 的比例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 嗯,以上都是我脑补的,爱范儿主编何老师一声「快插上电开机啊」,我才从这块宛如黑洞般的「脸」中抽出身来。 插上电点亮屏幕后,这里打断一下,为了保证一整块屏幕的完整感,处于屏幕右侧边框的电源键和音量键被处理的几乎嵌在了边框内,比 Surface Pro 4 上面的还要低矮,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Surface Studio,可能要摸索一会儿才能找到。 Surface Pro 3 上,音量键被设计在了机身边框的左侧,这个看似合理的位置其实在实际体验中令人非常不爽。因为当我试图单手调节音量的时候,如果不用手指捏住机身,机身很容易就会被手指推着走,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 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 的音量键都去到了机身顶部边框上。 而 Surface Studio 上的电源键和音量键之所以回到了侧面,是因为整块屏幕是上下调节的,如果依然放置在上面或者下面,虽然有较强的阻尼,但还是会使屏幕的角度发生改变。此外,设计在右侧边框靠下的位置,那里就是个触手可及的地方。 说多了,这可能不是大伙儿想知道的,但这却是在日常使用中让人感到方便和舒服的细节。不过,如果耳机插孔也设计在这里就更好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