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交易在世界的各处进行,又需要多个节点把交易记录写入到整个的块中,然后连接到整个区块链,整个总帐进行更新,也是多方不信任节点写入的一个数据库; 它当时为了克服中心化的系统崩溃,中心故障点的出现而使整个电子现金系统失效这个缺点,故而采取了去中心化的机制。 总体来讲,做产品不仅要情怀,还要考虑代价和收益。考虑技术本身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这种技术与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的比较性优势。你要用区块链,就得想为什么不用传统互联网、数据库、中心化集中式的系统?单靠情怀,靠画饼,靠烧钱,为技术而技术,走不远,活不长,不管它今天多风光。 做产品:区块链是整个解决方案中的一环,而非全部要素 现在我们来看高频交易的过程,现在很多交易所并不是拿区块链去做场内交易,而是做交易后的行为处理比较多一些。区块链的角色也越来越明显,它不是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把所有的技术需求实现。更主要的是它作为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或者作为多种技术手段中的一种去实现一个需求。我觉得这也是未来发展一个比较重要的趋势。 比如,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就是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最开始大家都提到区块链可能会成为这种央行数字货币实现系统里面的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你仔细去看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里面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比如说央行清算中心的王永红在讲数字货币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内容七点里面提的“可离线交易性”,你会发现如果按照它技术属性和技术要求去做,单用区块链一种技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央行的数字货币系统这一特点。 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中对于“可离线交易性”的定义是 “数字货币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交易时可以不与主机和系统发生直接联系,不通过有线或无线等通信方式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交换信息。”这个要求的由来是,央行数字货币还不是非主权数字货币,它是具有法币地位的,如果推行,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收,要同时支持在线和离线交易。离线交易技术通过脱机设备交互技术、脱机数据传输技术与脱机交易处理实现。因为可离线交易性不需要在线在链的时候,比如说咱们都有一个数字钱包,这里面存的有央行的数字货币,我们都没有连到网上,但是两个物理终端碰一下余额就会产生交易。这实际上是需要的一种近场的技术来支持,并不是链上的操作。如果不是链上的操作,区块链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说我们做其他产品也要把握这一点,产品是由需求所发,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是整个应对需求实现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一环,而非全部要素。 这些思路和启示,再结合我们的社区内的一些真实的需求的话,我觉得设计比原链思路相对来说比较清晰了。必须以真实需求出发,选择合适技术实现。 比原链的需求来源 巴比特社区有币圈和链圈的朋友或者企业在里面,最早是媒体社区,大家可以在这上面投放广告,是这样的一个业务模式。后来大家就说,提供给大家的这种服务还不够,因为我们是做第三方服务,有很多人很多创业者通过巴比特,比如说去推广他的理念募集完资金或者募集到注意力以后,获得融资以后做出自己的链,在链上有他的资产,有他的代币或者有他的某种积分。但是你这个时候会发现,因为大多数链都不是一个公链或者互联互通的链,他的资产只能在他这一个比较小的闭环内去运行,去发展。 网络效应,就是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使用的人越少价值就越小,他们其实也迫切的需要有一条区块链能够把各个链上的这种资产连接起来,在上面进行互联互通互换,甚至在链上登记新的一些资产然后流转起来。我们从众多需求里面选了这个需求来做这个链,我们觉得这本身就是直接性的切入资产相关的网络,需要多方交互,而且中心化信任不好实现,跟我们之前提的定律是可以重合的。 比原链这个项目,整个巴比特团队已经酝酿了很久,第一版的代码早已完成,在今年杭州的一次区块链大赛中,也已经基于之前版本的做了一个点对点个人共享单车系统的演示,但后期思路有改变和调整,和二次开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