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近日有消息称,联通的联名手机卡再次创下资费新低,套餐内2G全国流量只需要19元。据悉,这是工行e卡专属手机卡,分为梦想e卡和大e卡两款。梦想e卡资费为19元/月,套餐内包含2GB国内流量,前六个月每月加送100分钟国内通话;大e卡的资费为89元/月,涵盖6GB国内流量,600分钟国内语音。这两款手机卡均有的特征是工行指定APP专属流量免费,当月流量40GB封顶,超出套餐外的国内流量收费标准是10元/GB;国内语音、短彩信均是0.1元/分钟/条,赠来电显示、无漫游费用。这个价格还是很诱惑的,即使不包括通话分钟数,仅仅是19元2G的全国流量就是很有诱惑性的。 其实随着资费的不断改变,尤其是一些相关费用的取消,移动运营商吸引用户的手段貌似最大的诱惑就是来自于流量的价格(套餐)了。当然,运营商多数是在打本地和全国的牌,区分用户的需求以及带来的价格差异,或者套餐模式。其实潜在的内因都是希望能够吸引用户到自己的网络来,j2直播,进来再说,有了用户基数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业务,前提自然是先抢到人。于是各种套餐模式多数都以流量为依托进行“诱拐”。 笔者就经常能收到某运营商打来的电话(营业厅,而不是某知名的客服电话)告知可以免费或者仅仅花费1元就可以升级到某一个更高的套餐,体验3个月,好处就是流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到期之后可以再把套餐降下来等等。而经常也禁不住诱惑就选择了同意,目的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这或许也是运营商熟稔甚至分析用户的心理吧?能够很好地揣摩到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用户的迫切需求又是什么,以此为“诱饵”一方面可以暂时锁定用户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如果用户使用习惯之后,也很容易长时间“在网”,进而消耗更多的流量,自然也带来了更多的潜在机会,或者增值应用机会。 当然,运营商和一些机构(商业以及非商业)的合作,目的也是如此。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也是各取所需。当然,运营商也是变着法儿地吸引用户,有的“伎俩”甚至令人生厌。比如如果你的套餐有全国流量,还有省内流量,有的运营商尽然需要先消耗完全国流量,才开始消耗本地流量。或者有赠送流量的话,必须先消耗点你套餐内自己的流量之后才可以使用这部分流量,而这部分流量多数只能限制在本地使用,而套餐内流量一般是全国流量,这样一旦你外出的话,消耗的流量却已经没了,还需要额外再购买全国流量,这简直就非常令人不齿了。运营商就是不愿意流量全国一致化,取消本地和全国之分。对此,运营商表示:各个地方网络资源不均衡,流量消耗有差异,为了避免混乱,只能区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 诚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如果都变成全国流量,那么资费便宜地区的卡就会跑到资费贵的地方去,就会导致各地运营商的业务发展会失衡,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于是才有了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的区分。不过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调,未来统一是趋势,更何况对于同一运营商来说,全国的分公司都是自己的业务范围,j2直播,如果过于保护地区利益,那么对于更多的用户也是不公平的,最终取消本地流量,进行全国统一也是趋势。相信经过市场不断地挤压,未来都是全国流量,差异化将逐渐消失。当然,如果什么时候流量不限制了,那么宽带就真的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了,不过估计到了5G时代也不可能实现了。 目前运营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其实价格还是太高了。甚至有一些运营商推出的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还是有一些限制的。比如达到一定流量之后,会限速,再达到一定流量之后,甚至会关闭上网功能。只是看用户的“额度”需求到底有多大了。也就是说,用户随心所欲使用手机流量的场景其实还没有真正出现。工信部预测,未来三年,国内人均流量将增长6倍,达到人均2GB/月水平。因此,未来2至3年将是国内流量经营的黄金期。为了在流量经营的黄金时期抢占先机,三大运营商都在争抢用户,而流量无疑是最大的诱饵。尤其是全网通之后,用户一机双卡双待都已经不是问题,当哪个运营商的流量套餐更有诱惑的时候,人们自然是选择其的流量服务,而运营商最终能够驾驭的其实是在流量之外的衍生服务市场,单纯地卡位或者靠流量套餐寻找差异化竞争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窄,这一点需要未雨绸缪。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