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总是要靠着低成本来竞争,这就要求他们把效率提高到极致,90年代的制造车间是分不清白昼和黑夜的,资本家在计算产能时,会优先考虑最大化地利用设备,比如贴片机、压铸机、电镀机这些都是非常昂贵的设备,制造企业需要让其24小时运转才能快速收回成本,这就意味着与之相配合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都要24小时值班,当然,企业主不可能要求员工全天上班,但加夜班常常是年轻人最难熬的事儿,每每低头看表,也才过了5分钟,夜班完成之后,走出车间,刺眼的太阳让人觉得世界好陌生,长此以往,自然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情况….这些种种的因素都注定了中国制造业的员工不会在工厂久留,他们往往还没有来得及提高自己的技能,也找不到向上流通的通道,便不得不因过于枯燥劳累而逃离工厂,不得不说,此前的流水线手工模式对于中国人才的伤害是灾难性而又深远的。 机器人未了情,现在中国制造正全面接受机器人,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应该被定义成一件好的事情,具有功德的事情,毕竟,当年轻人逃离工厂,或者调整到更具技术含量的岗位时,他们未来爆发出的知识红利会远胜于现在的手工作业。(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