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要忘了,滴滴依然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它还有太多的处世经验需要补上,尽管就现在看来,它的学习速度还算不错,一名2013年加入滴滴的客服员工就回忆称那时以为加入了一家皮包公司,进屋就像进了菜市场,「做大的挑战是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健康,曾经看到过员工接完电话哭了一个小时,也曾经有过一通电话8个小时的通话录音。」 我总记得曾有知识分子痛心疾首的抵制滴滴,因为如果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都用软件接单,那么不那么善于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将面临无车可打的困境。 这当然属于诡辩的一种——否则我们也不该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这些技术,因为邮递员的减少也会让老年人难以收发信件——但是企业的责任当然不是辩论,滴滴后来推出了老年打车功能,通过产品的方式寻求解决路径。 少废话,多做事,就应该是这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