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新文化报》开通了自己的微头条账号。新媒体运营部门对这个微博的模仿者显然没有投入额外精力,并没有针对这个算法平台做过多的内容设计。 也难怪编辑不上心,今日头条依靠算法分发的这个产品,不能#号加话题,不能@,发布重复内容会被算法消重没有推荐,甚至连转发数都还看不了。 但偏偏是这个不上心的地方,很快就有一条本地新闻——长春机场查获买卖婴儿——有了接近3000的评论数。同一条新闻,在微博上只有21条转发。 而此时,《新文化报》的微头条,也不过4万粉丝。 新文化报同一条新闻在微头条和微博的数据大差异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意外。对比《新文化报》的微头条和微博可以发现,新文化报发布的本地新闻在微头条上,往往有更好的数据表现。 《新文化报》的新媒体运营部门显然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在微头条上做更多的本地新闻发布。以7月3日为例,这天《新文化报》只在微头条上同步了15条微博内容,其中12条是长春本地新闻,两条本地新闻的微头条的评论超过200。 在微头条重新找回评论“爆款”的中长尾机构,不止是《新文化报》和媒体,只有5000粉丝的上海市公安局的“警民直通车上海”微头条,单条评论过两百已经是常态。 前一段时间引起舆论热议的老人飞机丢硬币祈祷事件,在微头条上成了1.5万评论的爆款。相比之下,同样的内容,开奖,在它442万粉丝的微博上,就只有一千多条评论。 信息的算法红利 本地+原创+公共性,《新文化报》和《楚天都市报》的高活跃度微头条均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单纯讨好粉丝用的微博套路,诸如毫无特色的早晚安祝福,或者其他机构发布的重复新闻,在微头条上往往效果惨淡。 这个分野,清晰的体现出了微头条和微博的区别:一个是信息优先,一个是粉丝优先。 对于继承了今日头条算法的微头条而言,atv,算法分发的目的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进而形成粉丝;微博的信息分发虽然加入了算法,但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解决,如何更好的让粉丝消费信息。 而对于媒体机构,尤其是大量中长尾的地方媒体机构来说,微头条显然是一场难得的信息红利——此前大量的地方公共信息,既不可能上门户的首页,很多时候也无缘获得大V的转发,但算法却可以帮这些信息迅速找到他们潜在的用户。 实际上,不止《新文化报》和警民直通车上海,相当一部分中长尾的媒体、政务已经在微头条上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影响力——优质的本地新闻,原本就是他们,尤其是地方媒体所长。 6月29日,拥有18万粉丝的武汉《楚天都市报》在微头条发布了一条男子跳楼的社会新闻。这一内容在微头条短时间内获得了1108万阅读、1.5万评论和9068个赞。而在超过900万粉丝的微博号上,同样的内容,只有166个评论。 楚天都市报男子跳楼新闻在微头条获得1.5万个评论 相当一部分媒体机构在微头条上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影响力 与微博兴起时被一波波大V和热点事件占领不同,从今年年初低调上线微头条以来,外界很少听到微头条的声音。 一方面,这当然与今日头条刻意保持低调,不希望和微博正面冲突有关,此外,微头条的流量分配方式本身,也更有利于类似于本地新闻这样的中长尾内容,而非形成声量更大的超级大V。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