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到 2012 年,那一年汤道生上任 SNS 事业群总裁,并不是一次轻松的任命:因为从 2010 年开始担任重任的开放平台被「安置」在了 SNS 事业群之下,j2直播,大批能力参差不齐的合作伙伴涌进来,腾讯需要为他们迅速搭建起服务海量用户的能力平台。 那时,大量来自游戏、社交方面的合作伙伴在接入开放平台的同时对数据存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因为我们自己有游戏业务、有社交业务,所以我们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按照汤道生的说法,这其实就是腾讯云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腾讯在流量开放后顺理成章的基础能力共享。 这个随着腾讯从流量到用户、再到场景的不断开放进程,而持续演进的「云化」过程,经历了从数据存储、到影像声音领域的加速服务,最终再延展到了今天对「AI 即服务」的技术赋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成为了腾讯「现实主义」风格的云计算路径。 汤道生承认,最开始公司的确也没有从战略高度定义「云计算」。「一开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就是要不断验证,这件事值得投入么?该怎么做更有意义?」他进一步解释:腾讯培育创新的方式并不是老大定方向然后集团冲锋,而是在自然演化中识别,最终管理层加力助推。「事实证明这是促进创新更好的方法。」 在腾讯眼中,2013 年成为了最合适的关键节点——因为业务逐渐成型,腾讯云随即正式成为开放平台,它的服务也开始从此前自己擅长的游戏、社交领域向金融、医疗、电商、旅游、O2O 等等多个场景和行业进行了开放。 这基本也构成了腾讯云在生长逻辑上与阿里云的不同之处。阿里云最早沿用的是亚马逊的 AWS 路径,从底层 IT 服务向上整合,中间又几经战略调整。最开始马云甚至要求阿里云要通过数据与刚刚创立的阿里小贷绑定在一起,以便完成在内部完成快速验证。阿里云现任总裁胡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那个过程就像「马被按在水槽上喝水,你喝也要喝,不喝也得喝」。 汤道生承认阿里云的「先发优势」明显,但他认为云端的战争需要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上。过去几年,他和团队密切观察「竞争对手怎么讲云的故事」,并最终得出结论:腾讯云的差异化是对场景的理解。 「一般你要做云服务、智能服务,需要场景、然后是数据,最后是计算资源这些概念。」汤道生认为场景的能力就是腾讯优势,而 AI 能力与这些场景的结合将会给很多商业领域带来全新的竞争力升级。 他相信这就是腾讯云的机会和方向。 新的模式与另一种可能 人工智能的浪潮到来,腾讯该如何应对? 在 2017 年 IT 领袖峰会上,马化腾先是「谦虚」的坦承,腾讯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储备暂时还「不如百度」,接着他又强调,如果没有场景落地,业务没有办法往下走。这种先抑后扬的说法,也表明腾讯在 AI 领域并非没有想法。 2017 年,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颇多。3 月份开始,腾讯陆续宣布组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 AI lab 和美国西雅图 AI 实验室,并且分别从百度和微软挖来了张潼和俞栋分别担任 AI lab 主任和副主任;而在如何输出 AI 能力方面,依托一些典型场景的服务,腾讯云则被看做重要的通道和出口。 今年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上,atv,腾讯云提出了「AI 即服务」的概念,并且拉来了 AI Lab 人工智能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团队展示腾讯目前的 AI 实力,同时又发布了提供 AI 服务的「智能云」——对于向来对「热门」概念和潮流表现出冷淡和疏离态度的腾讯团队来说,这同样是不常见到的情况。 腾讯的目标明确:云计算和产业连接才是腾讯人工智能的竞争核心。腾讯需要通过云,和进一步的开放战略把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出来。汤道生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也不断强调:「AI 只是一种能力,不是一个概念,如何让它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在谈深度学习,但是没有必要要把它摆在前面,它是一个工具,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手段,」汤道生说,「腾讯关注的是客户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我们有什么能力解决。」 为期两天的腾讯云+未来峰会,基本上就是这个思路的体现。在一场关于「智能云」的主题演讲里,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腾讯云现在可以它提供云端、终端等用户接入方式,帮助客户获取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AI 核心能力。紧接着他又花了不少时间展示 AI 的应用场景。比如如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找到走失人口、如何通过 OCR 技术实现快递单手写字体识别等等。邱跃鹏认为,「而腾讯云在未来的任务,就是将腾讯积累的技术能力像基础设施一样,开放给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