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底特律不同,AI所面临的不是一个城市的人民,而是一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人民。科技大佬们预测AI将取代超过50%的人类工作,至于失业的人,他们建议改变当下的教育模式,未来人类多转型为娱乐、高端咨询、软硬件开发、教育等行业的人才。 但人工智能的大规模运用,首先会在短期内使得大量低技术工种的工人失业。这是一个高达数十亿人口规模的群体。这么庞大的失业群体,使得很多社会问题无法被预测。 去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国际雨果奖。这本书曾深入地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工业化进程的先进技术,部分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而放弃引进大规模的智能机械代替人工工作。
《北京折叠》 AI v.s. 社会情绪 除上文说到的科技与民主的矛盾之外,AI出现后,人类精神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加空虚。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整体需求大致有五个等级:
根据上面理论,atv,人活在世界上都是为了这五种东西。假设AI大规模运用,使得提升后的社会生产力足以养活大多数人,更多的人都不用再工作了。不工作以后,我们会更快乐吗? 答案可能是,不会。虽然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讨厌工作,但事实人类的成就感,往往来源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人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追求“意义”的物种。AI替代部分人工后,可以会导致这部分人质疑人生的“意义”。当一个人不需要工作,但却又无法像富人那样拥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使用,就很有可能无法获得第二、三、四、五等级的需求。精神逐渐被消磨,或者陷入英剧《黑镜》、小说《美丽新世界》中那种细思恐极、“娱乐至死”的生活。
《黑镜》第一季第二集,一切以娱乐至死为标准的世界 AI v.s. 贫富差距 封建时代最富裕的人是一国之君,最贫穷的也许是乞丐或者流浪汉。君主可以调动一个国家所有的资源完成他的宏图伟志;而最贫穷的人每天食不果腹,生活朝不保夕,忍受尊严被践踏。 当下电子信息时代的状态,最富裕的人可以调动资源决定全人类的命运,影响人类的外太空探索进程;而最贫穷的人,atv,仍然和数千年前一样,流落街头,求人施舍。 诚然,当下人类的文明相比数千年前已经进步不少,但贫富差距却未曾减轻。当生产力出现次方级别的增长时(exponential growth),社会的总产量(total output)也会同时增长。然而这些更多的输出产量,并不意味着更公平的分配方法(distribution)。 由于精英阶层从一开始所占领的优势分配比例,在这种次方级别的增长下,精英阶层所获得的资源将远远高于其它阶层。于是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可能会变得更大。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提到社会隐患时说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贫富差距严重将会是“AI时代”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工智能的未来价值不可估量,AI技术的突破对于人工智能专家而言,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哪个国家可以率先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社会土壤和环境,哪个国家就有可能在这新一场的“工业革命”中拔得头魁,成为时代未来的引领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