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IT科技评论看来,出了问题的不是 Watson,而是整个 AI 医疗概念——”Watson 的竞争对手混得更惨“。 Watson 近几年进展缓慢、难堪大用,究其原因,是有许多医疗行业客观存在的桎梏因素,比喻数据匮乏、昂贵。而我们当年对 Watson 以及它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期望过高,甚至脱离实际,也是造成如今失望的原因之一。 Chamath Palihapitiya 论战的导火索 今年五月,在 CNBC 的金融市场观察栏目“Closing Bell ”上,风险投资人 Chamath Palihapitiya 语出惊人: “实话实说,Watson 就是个笑话。我认为,IBM 非常擅长利用销售和营销手段,来诱导信息不对称的人掏腰包。” 当时,IBM 迅速做出了回应:“Watson 不是一个消费产品,而是面向企业级业务的 AI 平台。在美国以及其它五个国家,Watson 已在临床使用。它在六种肿瘤上做训练,今年的计划是再增加八种。在肿瘤科之外,世界顶级的 25 家生命科学公司、物联网设备制造商、零售与金融服务公司中,接近一半都在用 Watson。GM、H&R Block、Salesforce 都是合作伙伴。难道有人把拯救生命、改进客户服务、驱动商业创新当做是一个笑话?” 第二天,Chamath Palihapitiya 在对 CNBC 的回复中,态度明显放软了些,但并没有改变立场: “我应该说话谨慎些。但有很多人在开发极有意义的东西,却一定程度上在(IBM 的)营销上吃亏。” 其中,“很多人”包含他投资的公司。很显然,对于 IBM 来说,Watson 的市场开拓是一件不容置喙的事实。而考虑到 Palihapitiya 在投资 Watson 的竞争产品,不排除他故意贬低竞争对手。但是,IBM 把整个集团的未来赌在 Watson 上并不是什么秘密;今年股价下跌,许多投资者并不看好,也是众人皆知的事。 而 Chamath Palihapitiya 的话,直接引发了一轮欧美互联网上对于曾经的人工智能老大哥Watson 的热议。 各方舆论观点 一大批博主、专家加入了论战。企业搜索专家 Stephen E Arnold 写道: “我很喜欢 Palihapitiya 的这一句‘信息不对称’。它说明,那些公关公司和拿了好处的咨询师对‘认知’概念的炒作,以及一轮轮的大会演讲其实是烟幕弹。IBM 近五年营收下滑,则是最好的注解——牛皮吹大了。IBM 费了太多力气把 Watson 推广到从菜谱到医疗的各个领域。会计报表告诉我,这么干并没有奏效。” 当然,并不是所有博主都站在 Palihapitiya 这边。Opentopic(IBM 合作商)的联合创始人 André M. Knig 为论战加入了他的五美分:、 “我承认 IBM 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营销机器,但它的战略勇气和技术创新更胜一筹。如果你把 Watson 说成是笑话,围绕着它的数百家公司难道都是笑话?” 论战的另外一个切入角度,atv,是投资者的视角。IBM 继续它蓝色芯片巨人的历史,面临着重重压力。在 Watson 的赌注又太大,股票长期走势受到影响。 Seeking Alpha 的 Nicholas Ward 认为:“蓝色巨人在 Watson 上投入了这么多年,投资者一直寄希望于这能推动业务增长,代替传统业务萎缩的销售额。时间会证明一切,但现在的增长率很不乐观。“ 医疗媒体 Global HealthCare Insights 的执行编辑 David H. Freedman 写道: “最近,大多数对 Watson 的媒体报道都十分负面。IBM 收入下滑,股价下挫,分析师们在质问 Watson 何时才能创造市场价值。” MD 安德森事件余波 回到开头提到的 IBM 与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合作。今年 2 月,MD 安德森取消了与 IBM 的 Watson 合约。对此,David Freedman 评论道: “与 MD 安德森分手使得 IBM 的处境十分尴尬——显得在 Watson 这个问题上,他们像是在自嗨。该合作项目原本的预算是 240 万美元。当德克萨斯大学,即 MD 安德森的管理方,宣布项目终止时,MD 安德森需付给 IBM 的款项共 3900 万美元。“ 雷锋网认为,有句话 Freedman 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对于一家全球顶尖的癌症医院,有更多方式能更有价值地利用这 3900 万美元。 但是,对于 MD 安德森事件,根本问题在哪儿并不明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