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17 年度最新“全球 50 大最聪明公司”榜单。这份榜单从科技领军能力和商业敏感度上进行考量,上榜企业有些是诸如亚马逊、Alphabet这类的大型科技公司,还有一些公司严格意义上说是属于传统行业,但也全情投入了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比如通用电气、阿迪达斯、富士康等。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每年也有不少上榜公司是全新的面孔,虽然目前尚未被多数人所知,却已经占领了一块技术高地,野心勃勃地准备赶超甚至颠覆巨头。 的确,是各个行业的巨头们是最危险的。科技行业的发展已经归纳出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在每一次结构性技术变革中,行业内领先的优秀企业往往成批落败,通常是在技术和市场判断上痛失先手。 图 | 约瑟夫·鲍尔和克莱顿·克里斯滕森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瑟夫·鲍尔(Joseph L. Bower)和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Christensen)曾提出过“颠覆性技术”概念——未能及时处理好这种技术就是这些巨头企业失手的深层原因。 通常而言,颠覆性技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突破性技术。恰恰相反,颠覆性技术引起人们注意时,往往使用的是成熟技术,而非突破性的技术。而聪明的创业公司会懂得如何利用这个利器来攻击科技巨头,就像巨头在成长初期的做法一样。 从上升路径上来看,颠覆性技术往往从低端或边缘市场切入,以简单、方便、便宜为初始阶段特征,随着性能与功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取代已有技术,开辟出新市场,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这就意味着,颠覆性技术通常具备两个特点:一、可以满足一些还未被市场发现的特定需求,并改变一些现有产品的功能;二、这些新的需求能够在市场上迅速扩张,使颠覆性技术最终攻占成熟的技术市场。 然而,还有比痛失先手更严重的,是错误的技术判断。比如,花大价钱并购的技术被新一代技术淘汰,并购企业的损失将非常巨大。 毫无疑问,一些前沿技术拥有强大的潜力,甚至能左右一个初创公司能否在巨头垄断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虽然这些复杂科技在应用上有着极高的难度,但它们仍具备创造未知市场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初创企业与巨头竞争的唯一机会。 然而,掌握技术是一回事,利用技术创造价值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拥有最强技术的公司被后起者打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概念 → 技术 → 专利 → 实验室原型 → 部件规格 → 工程原型 → 产品定义 → 参考设计 → 系统整合 → 初始设计 → 初始制造 → 产品 举例而言,仅仅在迈向市场之前,以上这个硬件产品生产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足,j2直播,都可能导致全盘失败。加之技术往往需要比较长的研发周期,技术创业的一路上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毫无疑问,这需要对技术有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的认识与理解,而要进一步将前沿知识转移、共享,更需要与这个领域核心人员和圈子的融合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处理好这两点,深度的技术整合应用才有可能。 其实,这一切都有关于人对技术和商业判断的敏感度。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技术与商业的关系,你需要对这些可能变革行业新兴技术有系统的认知,哪些是趋势,哪些不是,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这项技术从何而来、可用在何处以及如何运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