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IT之家网友赵S哥的原创投稿 IT之家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啊!离上次发表历史博物馆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这段时间我都去干嘛了?其实这段时间赵S哥是被试卷淹没了,并且到处收集各种各样的主板、显卡和硬盘。在写这篇历史博物馆的前一段时间,我就拿到了十多个硬盘,有各个品牌和容量的,下到10GB,上到1TB,是不是很NB啊?:) 言归正传,进入硬件历史博物馆第三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第一代Socket 423搭载RDRAM的奔腾4,而在第二期的历史博物馆文章我们也提到,因为RDRAM的制造成本高,很多内存厂都没有兴趣,atv,弄得RDRAM的售价居高不下,因此奔腾4平台的成本相当高,消费者也不买单,导致第一代奔腾4完败AMD。那么英特尔在吃了苦头之后,当然是抛弃RDRAM投奔到DDR阵营啦。 在英特尔抛弃RDRAM投奔到DDR阵营之后,因为没有了RDRAM,所以整机价格大大降低,让当年的许多家庭入手了搭载DDR内存的奔腾4。当然,我家也不例外,当年我爸爸就买了一台奔腾4的电脑。 首先看主板,这是一块小板。一条AGP插槽,两条PCI,也是当年的主流配置了。 还是先看CPU。这颗CPU为奔腾4,表面写着2A Ghz。(实为2.0Ghz,A代表更先进的内核。)表面字迹依然被腐蚀得非常严重,但还是看到了部分字迹,并在Intel ARK找到了参数。详细参数可以点击这里。 我们来看看主板上的接口。 在以往,主板上是不集成显卡的。在这一块主板上。终于见到了集成显卡输出信号的VGA接口。 而旁边只有两个USB接口和一个以太网接口,在现在来看,是十分寒酸啊。 而在主板右下角,有一个SATA接口。应该是SATA 1.5Gbps的。(即SATA I)。 看内存方面。在当时赵S哥还在使用这台电脑的时候,内存用的还是512MB呢。不过后来有钱了,加上一根1GB内存条,就再服役了一年。不过还是换了新电脑。 用的是两根宇瞻内存。 经过无数次拔插之后,金手指已经有些变黑了。 至于储存,当时我用的是迈拓120G硬盘。这个硬盘在第二期的历史博物馆中出现过。一个月前我偶然把这个硬盘接到了一个旧的电脑上,感人的是这个硬盘居然还能工作。但挂在电脑上不过一个小时,直播,全盘坏道,阵亡。 我们确实应该对这个当初的硬盘大哥——迈拓敬个礼,它跟着我走过了十几年,期间有一次一天Ghost了几十次,这个硬盘依然坚挺。(Ghost其实对硬盘伤害很大,能受得住都挺难的。) 回到主板上,我发现上面有一个芯片,上面写着“PPT”,难道这是一部慢如PPT的电脑?:)笑 这块主板上大都是电解电容,赵S哥其他几块旧主板上的电解电容大多爆浆了。而在现在的主板上大多采用固态电容了。 最后我们来对比一下历史博物馆第二期与这一期的奔腾4的区别。 可以看到,第二期中的奔腾4比这一期展示的奔腾4整整大了一圈。 好了,今天的历史博物馆第三期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IT之家硬件历史博物馆第一期:1989-1994年》 《IT之家硬件历史博物馆第二期:奔腾4》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