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Airbnb在国外的发展极为迅速。然而进入中国市场却遭遇了诸多波折,2012年于香港设立首个办公室,却因被当地政府指责抬高房价而转战新加坡,直到2015年8月才正式进入中国内地。 与此同时,Airbnb引入了红杉资本中国与宽带资本两家中国的风投机构。前者的创始人是沈南鹏,即携程创始人,熟谙中国互联网的创投生态。后者的创始人田溯宁头衔很多,人脉广泛。这些都能为Airbnb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极大的便利条件。 尽管Airbnb做了看似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低估了中国市场的特性和复杂性。不够“接地气”,加之中国本土的一批平台迅速崛起,Airbnb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Airbnb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在其官网首页上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中国市场,Airbnb倾向于培育中国游客海外旅游居住Airbnb的理念。可以在其官网上看到世界各地房子的精彩故事,却很少提及中国的相关情况。 这样的空白给中国本土的短租平台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在2011年到2012年间,途家、蚂蚁短租、小猪短租、住百家等平台先后进入短租市场。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线短租市场从2012年加速起步,市场规模为1.4亿元人民币,2015年中国在线度假租赁市场交易额高达42.6亿元,预计今年此规模将会达到103亿元。 在林林总总的平台中,运作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小猪短租和途家。 小猪短租主打“有人情味的住宿”,其官网界面类似于Airbnb,共享房源多来源于个人,从房客的消费中收取服务费,这笔服务费已算入其官网的显示价格。价格低廉是该平台的主要竞争点,整体均价为325元。 与小猪短租不同,途家共享的房源多来自于开发商,按房间大小从楼盘开发商处收取平台费。该平台最早是在旅游地产集中、旅游消费观念较为成熟的三亚地区做空闲房间的度假式公寓,注重度假旅游的概念并追求房屋标准化,其房屋成本高于民宿。从官网页面上看,途家更像携程、去哪儿等酒店预订平台。 由此可见,Airbnb在中国市场与国内的短租平台竞争时,面临着本土化、用户及房源等多方面的挑战,抢夺市场的难度也就更大。 综上所述,中国用户对短租需求逐步扩大,市场蕴含巨大潜力,这一市场需要深谙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企业深耕。在这一点上,国内平台的优势远大于Airbnb。照此趋势发展下去,短租平台可能就不只是作为传统酒店的补充,甚至可能分走酒店的市场份额。不过,也正是因为中国的整体环境,这一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难题。 共享房屋这种模式在中国发展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信用问题。 正如前段时间在Airbnb中出现的“上戏学生毁房”事件,当事人“若风”在损坏房屋内设施后将房主拉黑,企图以此逃避赔偿。 说到底还是因信用体系未能构建导致的。Airbnb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做的风生水起,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信用体系完善,使得公民能够有序行事。在信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短租是热门需求,生意自然就能做起来。 反观中国,尽管信用体系也在逐步建立,但还并未完善和全面渗透。所以就出现了损毁房屋、图文不符、房间设施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此外,中国社会是“熟人好办事”,去陌生人家住或把房子交给陌生人,终归是不太放心。 笔者以前去旅游或出差时也曾考虑过民宿。但是考虑越多顾虑越多,最终放弃了民宿而改住酒店。这是出于一种对成熟体系的安全感和对新鲜事物的天然排斥感,说到底,短租行业要摆脱目前这种前景广阔但发展迟滞的尴尬局面,还需等待体系的逐步完善。 最重要的当属信用问题。当然,这一方面正在走向成熟。网络的发展及实名制使得个人信用及个人评价能够留存,给后来的消费者提供参考。网络实名制与评价体系的发展,可以使得网络愈加真实化。 这类似于淘宝的发展历程。以前很少有人敢把钱存进支付宝,对货款通过第三方平台转交给商家的形式更是不敢相信,因为那时许多人都认为网购容易遇到骗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大众心理层面对信任值的不断突破,渐渐地相信和认可了网络交易的行为,目前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