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慧 前者是海信2015年收购夏普(SHARP)墨西哥工厂及南美和北美5年品牌使用权的代价,而后者则是富士康2016年接手夏普控股权的代价。 可以看到,标的物同样指向夏普,但是,海信的收购行为属于“以小博大”,花费很少的代价就获得了长达5年的夏普品牌在美洲的使用权,这对于扭转海信在海外市场“廉价电视厂商”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而为了掌控夏普,富士康付出了相当于海信代价的149倍,而这种投入上的悬殊及对收益的期待,自然会让双方在美洲成熟市场上的争夺之战显得更加激烈。 而这也是夏普和海信在美国开打诉讼战的重要原因。 捡便宜:海信花小钱将夏普美国重要资产揽入怀中 2015年7月31日,海信集团和夏普联合对外宣布,海信将以237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夏普墨西哥电视厂的所有股权和资产,并拥有在北美和南美地区使用“夏普”品牌及其所有渠道资源的权利。 当时,海信谈及收购夏普此部分资产时曾表示,夏普是“液晶之父”,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生产能力以及渠道资源,都是海信心仪已久的,“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不仅有利于解决美洲产能瓶颈,同时,通过夏普品牌的授权,我们能更多地获取渠道资源,从而实现海信在美洲市场的快速成长,增强我们在渠道以及规模上的议价能力。” 此外,谈及品牌定位回报时,海信表示,对夏普定位于高端品牌,海信定位于中高端品牌,预计美洲业务将增加20亿元美元的收入。 显然,“0.237亿美元的投入”将换回“20亿元美元的收入”,这笔交易怎么看都是合适的。 心不甘:美国市场很重要,但富士康接手后无法入嘴 在经历了2012财年巨亏、2013年扭亏、2014年再亏、2015年巨亏之后,夏普终于在2016年出售给富士康。 2016年4月2日,富士康和夏普在日本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富士康将收购夏普公司66%的股份。 日前,夏普总裁戴正吴公布的三年发展计划,夏普计划在截至2020年3月的财年实现1500亿日元的运营利润,而截至2017年3月财年的运营利润为620亿日元。此外,营收将达到3.25万亿日元,增长58%。 而在过去的三年,夏普总计亏损已达45亿美元。 夏普公布的发展计划还包括大规模投资。公司预计,未来三年的投资额将超过4000亿日元。戴正吴还证实,夏普有意在美国建立一座显示面板工厂。 他说:“如果条件适合,我们愿意在美国建立一座新工厂。美国是我们的最大市场,但我们在那里还没有一座工厂。” 但是,由于富士康接手前,夏普已经对其美国资产进行过一番处置,其美洲地区的品牌已经授权给海信使用,这使得如今富士康的夏普,虽看重美国市场但无法下手。 而早在2016年10月27日,海信拒绝了夏普回购美洲电视品牌使用权的提案。而这也给夏普与海信合作埋下了隐患。 夏普美国宣战海信,旨在夺回品牌控制权 2017年6月9日,夏普先后在美国的纽约、加利福尼亚州对海信提起诉讼。 2017年6月16月,夏普撤回了其在纽约发起的诉讼,因此,夏普与海信的美国诉讼大战就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的案件了。 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的案件中,夏普诉称海信涉嫌滥用夏普品牌销售低端产品,进而损害了夏普的商标权益,包括:1)7款型号涉嫌尺寸标注不当,比如标注75英寸,实测仅有74.55英寸;2)零售店购买的28台海信生产的夏普牌电视中,有11台电磁干扰超过了FCC排放标准;3)海信网站上展示的夏普牌电视中,至少有一款亮度比实际规范高35%;4)只有合格的低分辨率UHD规格的4K产品。 夏普诉称,海信的做法给夏普的商誉和声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并提出高达1亿美元的索赔请求。 从海信的角度看,夏普品牌的电视机十分畅销,不可能轻易放弃之前已到手的夏普品牌5年美洲使用权,更重要的是,海信此前次斥资2370万美元,希望获得的不低于20亿美元的回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