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当天发布会现场的演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它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拍照设备的选取上带有一定局限性,目前配备的是索尼微单,而黑盒子的软件驱动以及优化也是针对索尼微单做的。 按照官方的说法,他们在测试过很多不同的单反设备之后发现,从成像效果以及成本上来看,索尼微单的综合效果是最好的。但这样的做法并不严谨,可能大多数情况下,它都可以很好的应付。 但遇到对成像素质要求较为苛刻的情况,显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选择。另外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如果设备的出货量较大,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单独个性化定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人建议,后期在设备的优化更新中,可以考虑增加支持相机类型,来满足差异化需求。 还有一点是探测距离。目前它的测距任务是通过红外的方式来实现的,atv,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有效测试距离为 10 米,atv,准确度较高的测试距离需要控制在 6 米以内。这也意味着,如果面对较大的测试场景,即使采用多台设备联动的方式,效率依旧会有所限制。 而在拼接以及后期处理两个环节的处理上,利用后台算法,Auto3D 的效率相比传统 3D 建模以及 VR 全景照片要来的高效很多。出于商业机密考虑,有关算法这部分发布会当天并没有给出更多的说明,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确实值得肯定。 有关未来 Auto3D 的发展愿景,Auto3D 的创始人施文博也说到,实际上其更希望去做后端增值服务,这也是他们未来的盈利模式。至于硬件部分,之所以选择现在自己来做「自动化三维扫描」设备,是因为现在市场上并没有能够达到他们要求的设备。 另外,现阶段它们的目标用户还是以企业为主。但随着市场的深入,未来也会由 To B 向 To C 去过度。当然,具体时间节点在哪里,还是要取决于在市场的诉求。 总结 得益于针对各个环节都做了优化提升,相比传统 3D 建模以及 VR 全景图片, Auto3D 在立体场景的实现上,要更加高效,同时成本控制也更理想。 但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而言,需要做的事情显然还有很多,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将包括硬件设备以及算法上去打磨的更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去走。 现在 Auto3D 在做的事情,可能很快就会有其它企业跟进。而对于他们来讲,优势之处在于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的积累,这也使得其已经领先了半个,甚至一个身位。 当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更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玩家」入局,来推动行业进一步向前迈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