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仅仅成立两年,亚马逊就上市了。而且,上市之前,算上创始人贝佐斯自己的钱、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钱,以及唯一一笔从KPCB那里融来的 800 万美元,亚马逊一共融了 900 万美元。就算考虑到汇率,这个上市前融资金额放在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从上市之初的 4 亿美金市值,到今天的 4600 亿美金;从卖书、做电商,到今天成为一家科技巨头,亚马逊是一直在亏钱,但问题是,支撑它走到今天的,不是VC的持续投钱,而是主要依靠自己赚的钱:看看每年亚马逊对研发、前沿业务的投入规模就清楚了。 有人说,美国股民的钱也是投资人的钱啊。股民与VC的根本区别是,股民的钱是自由支配的,而VC是钱是有存续期;前者适合价值投资,后者适合估值投资;前者可以放长线钓大鱼,后者是养猪杀猪,杀完就跑。所以说,大家对不盈利的亚马逊保持 20 年的信心,首先是基于科技与市场的信心,这与国内风口上的未上市项目持续融钱、持续烧钱有本质区别。 国内资本对风口项目的信心,首先是对资本的信心,即资本更相信资本。为什么估值那么高、烧钱那么猛、迟迟不赚钱,VC们却依然对风口项目趋之若鹜?原因在于过去这七八年,中国互联网的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010 年之前,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起来之前,中国与美国的创业投资没什么差别,创业者一般都是拿天使、拿A轮、拿B轮、拿C轮直至上市敲钟,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各路资本各司其职。但 2010 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转折点,不仅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崛起,互联网从PC走向智能手机,还有就是巨头的改变。 「3Q大战」改变了腾讯的行事风格,也改变了巨头的心态:大变局之下,巨头怕被巨头干掉,也怕被创业者干掉。腾讯被称为「山寨大王」的时候,其实是它主动出击的时候。主动出击意味着心里有数,知道往哪里走;而当腾讯、阿里放弃抄袭、围猎,转而疯狂投资创业公司的时候,说明它们心里没底了,这是防御性的战略:就算投资打了水漂,也不能让对手抢到金凤凰。 所以,传统的投资方式,在过去几年迅速变成了:拿天使、拿主流VC的A轮、拿巨头的B轮、然后风口之上合并同类项、超级爸爸最终买单。大家好像忘了还有盈利这码事,至少前面的投资人不管了:有人接盘、套利走人,并没有改变VC行业的商业模式啊? 不仅是创业公司被卷进了这股洪流,就连已上市的的公司,依然不能独善其身。58、京东投向了腾讯,高德、优土投向了阿里,去哪儿投向了携程、途牛投向了京东…… 独角兽、上市公司,从「赢家通吃」到今天的「赢家通吃补贴」——吃超级爸爸的补贴,互联网铁律在进化,风口在货币化,可我还是佩服 30 岁的马化腾,诚实地对投资人说的那句话:「我还不知道怎么赚钱。」 作者:方浩 来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