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共享经济更火了,我家门口都有共享充电宝了!” “那可不是,我家门口都有共享篮球了!” “那你最近还直播吗,赚的怎样了?” “直播个屁呀,经纪公司欠我的钱还没清呢,我现在做短视频!” “那是,我也不做vr了,我在做人工智能!”
这样的对话,也许就在你的家门口、某个星巴克的角落,但是你已经见怪不怪,这语气在过去三年里再熟悉不过。 整个上半年,速生速死,我们的商业科技创投圈,在不时出现的细小“风口”和迅速证伪的破灭中交替渡过。 在过去一年的资本寒冬中,泡沫崩裂,公司倒闭,大多数“炮灰”们学会了冷静和聪明,不会脑子一热就跟。 但是他们也渐渐迷茫。回顾这半年,有哪些明显的趋势呢? 一、双创热可能回归 还记得中关村创业大街曾经的门庭若市吗,还记得资本寒冬里后来的冷清吗? 但是现在,创业的热潮可能回归。 前两年,人们对创业最主要的嘲笑点是:创业五年,不如买一套房。 而今,伴随着一二线房市明确的冻结锁死,创业可能成为阶层逆袭的唯一手段。 于是圈子里开始传闻,抢项目的投资人变多了,很多资金到了要出手、能出手的时候,融资难度大大降低了。个人猜测,这或许也是因为:过去两年里,大量失败的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大量迷茫的投资人开始转型成为FA,大量没法进入楼市、股市的资金开始进入创投圈。 简言之,不是好项目变多了,而是人傻钱多变多了。所以有一点“风口”苗头的地方都可能被哄抬。 但这个热潮只是“可能”回归,伴随着美元全面加息,更多的不确定开始出现。所以如果没热,你也别怪我说话放屁。 二、娱乐在抬头 “口红效应”告诉我们,当经济开始下行的时候,口红就开始畅销。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2017年,唇妆果然成为彩妆线上市场的亮点。 是的,当中产阶级陷入巨大的前景不明、阶层屏障和焦虑感中,娱乐和消费开始重要起来。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互联网红利主要集中在工具和平台领域,打的是”效率提升”,是帮助我们省时间。 现在我们各方面的效率已经前所未有地提升,甚至有一些领域“效率过剩”了。 于是城市人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稀缺和低效,而是效率提升过后的快节奏、浮躁和焦虑并行的生活状态。工具的升级,使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越来越不需要熟人关系的协作,孤独感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强。 此种背景下,消灭无聊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会是一个重点,“省时间”省出来的碎片化时间,终归会浪费在美好而快乐的事情上。让多巴胺、心流和内啡肽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娱乐开始贯穿社交、内容、电商等各条赛道中。 与实用工具型产品不同,娱乐难谈“刚需”,但是往往“流行”。它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潮流性和周期性。 一开始是单机手游,比如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 然后是陌生社交,一时间人人都在“约”。 接着是内容平台的崛起,比如爱奇艺、今日头条、喜马拉雅。 到了去年,人人都在直播了。 到了17年,一个明显会破灭的泡沫就是直播(秀场),因为围观美女加打赏这种娱乐方式不再流行了,屌丝和土豪都觉得没啥意思了。 17年的娱乐热点是“游戏+社交”,代表案例有王者荣耀、狼人杀、派派。事实上16年的球球大作战、贪吃蛇、阴阳师,已经展现了这样一种端倪。 游戏社交的特点是: 1、以群体性的社交沟通作为游戏的重要组成、手段和形式。游戏就是社交,社交就是游戏。 2、利用碎片化场景,就像扑克牌、立刻就可以玩。 3、玩法上的通用性,男女老幼皆宜。 4、快速的游戏变现机制。 这一波热潮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玩法,更加好玩,更加接近真实社交。 那么未来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像三国杀、流行了两年就没人玩了,一种是扑克牌模式,直播,会一直有很多人玩,成为未来人们破冰的标配。 如果是后者,最终的玩法可能能支撑起一个新的陌陌,并且引发可怕的跟随。 三、新实体闪击线下 由于目前的创投圈创新乏力,加上阿里腾讯令人绝望的垄断能力。人们纷纷认为传统的“线上红利”已经不再具备,新的机会在线下。 但是,经历了o2o和团购的惨败,创业公司越来越不倾向于通过平台对接已有资源,而是自主创造新商业实体和模式。 他们越来越不愿意b2b2c,j2直播,而是不带那些传统商户玩了,直接2c。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