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不是在电视和微信里被618刷屏,就是在剁手。618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 作为618主场的京东,除了好找大家买买买,剁剁剁之外,还在秀“黑科技”的肌肉。 不仅带着一群媒体人去人民大学进行送货机器人的首秀,在央视也是频频露脸,展示其无人仓内的分拣机器人。 也许是被墨菲定律附体吧,这么高大上的直播居然出了事故。无人仓内机器人停摆,导致整条流水线瘫痪半个小时。隔着电视屏幕都感受到了蜜汁尴尬。不知道多少人的KPI要受到影响。 问题是,既然都要在央视直播了,为啥不能好好把机器人擦擦干净,上足油充满电呢?难道被百度PPT团队附体了么? 机器人瘫痪半小时是小事,技术能不足才是大事。也许分拣机器人只是偶尔罢工,结果被直播了,但是,在人民大学的送货机器人,背后居然有一个人在遥控,无人成了遥控车,又一个大写的尴尬。 当然,带个人工遥控总是好的,希望遥控器千万不要再出问题。总比尼桑的自动泊车把记者撞折几根肋骨好。送货机器人要是不小心闹点小情绪,围观群众还是有点儿危险的。 两件尴尬的事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既然技术不够成熟,为什么这么着急秀肌肉,讲技术故事呢?? 所谓全球“首秀”其实在业内已然落后618大战还没打响的时候,京东就放出话来,618将实现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服务。互联网公司用“科技”来镀金身,京东也不是第一家。 而且作为一个科技类公司,组建10万人的仓配队伍,曾经是核心竞争优势,atv,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负担,而且发展的后劲堪忧。如果10万人发展到20万人,效率不仅不会提升,还会下降。 今天京东又宣布,京东配送机器人全球首单送货任务已经完成。注意,是全球首单哦。 理想是好的,可惜,这个全球首单来得太晚了,说得有点过了。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不是第一单呀。2015年,英国Starship科技公司就已经开发出相同的送货机器人。 2016年7月,Starship机器人正式在欧洲三个城市上路送货,在正式上路之前,其机器人已经行驶了超过5000英里,遇到过40万人,从未出过事故。在测试初期,Starship送货机器人确实需要一个操作员跟着,但在正式上路的时候,一个操作员已经操作上百台机器人了。 在国内,2016年9月,菜鸟网络也发布一款配送机器人,迄今运营已经七八个月了。媒体报道还显示,这款机器人最近又在浙江一家法院上岗了,在法院内送包裹。 所以说,京东的机器人晚点也无妨,但说自己全球首单就有点过了。而且,这个全球首单还被指是人工遥控。遥控车手甚至出现在央视直播中。 从遥控车到无人车,京东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京东的黑科技不行,科技黑倒是更接近。 京东为何如此着急讲无人技术的故事?近期,新加坡毕盛资管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很难与亚马逊对比,坐享亚马逊成长带来的“故事”福利。 京东自2011年以来在技术上的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1年1.1%上升到2016年的2.1%,这个比例与以及实际投入的金额,与亚马逊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