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大部分发生在社交网络和内容平台,比如朋友圈、微博、豆瓣、知乎的大V们大都是善于分享的人。对于一个内容创业者来说,如果不主动分享,就难以让你的想法得到传播和认可。Dorie Clark就鼓励职场年轻人应该善用社交网络,让行业领袖注意到你,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你的文章。 3 搭建社群:一场持久战 社群概念如今看似老去,但对于内容变现来说极为重要,但如果做不到前述两点,搭建社群就是痴人说梦。
从网红的角度看,社群至少会带来两点好处: 首先,不断收集反馈信息以提升内容生产品质;典型一例,直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单之蔷经常在微博上放出几张备选杂志封面,然后征求用户意见;小米的雷军、凡客的陈年也是社交网络的产品测试老手。 其次,为将来的变现打下群众基础。通过搭建社群,也是内容生产者与用户建立深度联系的好机会。七七举办线下影展,并非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而是向豆瓣粉丝征集图片,在营造用户参与感的同时,同时也强化了自己在治愈系摄影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卡位。 当下流行的社群,正是克莱·舍基提出的「无组织的组织」,一群人基于共同的兴趣,在网络社区上集结并一致行动。显然,选择那些互动性性更强、互动性更高的平台,更有利于内容生产者进行社群运营。 国内几大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各有特点:知乎、得到、喜马拉雅更侧重内容——知乎则以问答见长、得到核心是「帮你读书」、喜马拉雅音频优先,相比之下,作为一家有十多年历史的线上社区,豆瓣的文化、社群属性更强、互动性也更为突出一些。 从社群参与者看,在现在原子化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人以群分,加入各种兴趣社群,成为除去家庭、职场之外难得的让人松弛的人际互动方式。在这些社群之中,他们不仅仅是单向接受生产者提供的内容,而是通过评论、线下活动的方式得到了另一种消费满足和自我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顶尖的内容生产者,不仅要成就自我,更需要成就消费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