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共享单车的话题讨论的比较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共享单车这种模式是否有前途,还是只是一个悖论。顺着这个话题进一步展开,共享经济模式是否有前途。就在前几天,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中关于中国互联网的部分援引高瓴资本对中国互联网趋势的分析,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在线娱乐和共享出行的黄金时代。对于在线娱乐部分,相信有普遍的共识,因为在线娱乐经过这么多年的行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更容易看得清楚。而对于共享出行的判断,目前高瓴资本仅仅代表的是资本的观点,而对于其他各方,尤其是具体从事共享出行业务运营的团队,恐怕还没有这么乐观。 实际上就是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还有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再加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之间的碰撞,这就是当下对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的悖论等质疑的主要原因。但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现在下结论都太早。 二、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分析共享经济,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共享或者分享,是将一件物品、服务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因此,共享经济,实际上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不再单纯的追求对物品或者服务完全的所有权,即通过对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占有、使用、分配和处置)分离使用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核心是重点通过对暂时性的占有和使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j2直播,并进行付费。当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越广泛,能够进行共享的物品、服务就越多。 但是,共享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以盘活社会闲置的资源为主的,特别是在住房等方面,典型的如国外的Airbnb。不过,在国内,目前主流的做法并不是以盘活闲置的资源为主的,而是通过供给方式的调整,创造新的供给方式来满足现有的需求痛点。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共享单车的大行其道,虽然解决了普遍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但是,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引发的混乱确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这是由于不是盘活闲置资源,而是短时间增加了新的资源投入引发的。因此,共享经济在资源问题上的冲突是决定其后续有多大成长性的关键。 三、判断共享经济模式前景的两个基本依据 从新经济的产生到发展壮大,其中既有技术的驱动力量,也有商业模式的驱动力量,但不论何种驱动力量,从资源角度看,最终都离不开资本的驱动力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资本驱动的历史,俗称“烧钱”。烧剩下的,成就了伟大,烧没了的,成就了先驱。因此,当我们争论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模式的时候,一方面,既有传统的经济规律的制约因素部分,另一方面,更要看到资本驱动下的非传统的力量。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对共享经济模式做出未来判断的两个基本依据。 顺着这两个依据,个人认为,共享模式的成功如同过去互联网创新大潮下烧钱的结局一样,只能是个别能够坚持并成功的把各种数据植入到共享模式机体并能够有效加以利用的企业才有新的价值。而按照传统的经济规律,单纯的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参与共享经济的都是没有好的前景的。共享模式,更多的是资本的推动,资本的需要,是资本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止之后,面临的将是恐慌。 四、用传统的经济观点来看,共享经济没有生存空间 为什么要共享,首先有一个动机问题。简而言之有两个,或为名,或为利。就如同我们在教训小孩的时候告诉他们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要和小朋友分享,这种分享,对于小朋友而言,从名的角度看,让小朋友从小就明白乐于分享的品质是值得大家称赞的,是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满足感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利的角度看,共享的结果是别的小朋友也乐于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她。这种简单原始的动机,扩展到商业领域,除了少数极具情怀的人投入资源与人共享之外,都是为利的。为利,那所用于分享的物品、服务或者信息就需要具有必要的价值,从价值的角度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目前所出现的共享物品,都是属于典型的高频但低价的。因此,共享的价值高低决定了其前景。当下,对共享单车不看好的关键便在于此。 传统的经济观点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没有利润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能长久的。企业可以暂时没有利润,但不能一直没有利润。否则,这样的企业经营是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常识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是拥有特殊的情怀,不可能让自己所经营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仍然闲庭信步。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共享经济,一方面很难获得足够高的定价,另一方面加上普遍诟病的社会素质所带来的额外的社会成本的转嫁。从常规上分析来看,很难看到企业能够产生利润。因此,单从这个观点来推断,共享经济很难有生存的空间。以共享单车为例,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种从属的服务功能就决定了其基本价值有限。同样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更多的共享场景,atv,解决的都是一些从属的服务功能,也没有办法取得维持运营所需要的基本的价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