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的智能家居“公司”,如何玩出产值百亿的生态圈? 来源:钛媒体 原标题: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的智能家居“公司”,如何玩出产值百亿的生态圈?
在人们的印象中,智慧生活是一种富有新的内涵的生活方式。4K视频、多屏实时互动、全语音控制的智能家居、家庭安防监控、“全程环保、极速入住”的家装产品等等,但凡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呈现家庭生活中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和更健康的具体场景,都称之为智慧生活。而要实现智慧生活的具体场景,却离不开智能家居这个产品终端。 少海汇入局智能家居行业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智能家居”行业现状,“群雄逐鹿”、“理想丰满”以及“现实骨感”再合适不过。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们都在进入这个行业,首先入局的百度,百度硬件dulifu以及未来商店;其次是腾讯,虽然在纯智能家居行业一直在进行模式探索,但一直都没想好怎么玩;至于阿里和京东也都处于“卖货平台”,并没有产生该有的价值。除了互联网巨头们,很多手机硬件巨头也都进入这个“圈子”帮忙观望,其主要是搭配一些智能产品,而唯有华为在做平台。此外还有好多创业公司,前仆后继加入这个行业,但大多都处于生死边缘。 因为没有产生该有的价值,导致其在内部的权重越来越低。这是这些巨头们入局智能家居行业最大的困惑。海尔家居也不例外。由于一直都是做传统装修,海尔家居虽然增长迅速,但其中一半的利润来自海尔集团的内部订单,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而彼时的海尔集团正在进行小微自演进,海尔家居面临的命运,要么被卖掉,要么被关掉。 无论关掉还是卖掉,对于海尔家居的员工来说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在等待那场“近乎耻辱”的死亡宣判之前,他们不得不去主动掌握命运,寻找外部投资。结果没人愿意投,仅有的一家风投把海尔家居估值砍到一半,还说这个团队一文不值。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2014年7月,由于海尔家居转型不达预期,又因为海尔集团推进创业机制,海尔家居被宣告整建制解约,400多人不得不全部离开海尔。外部风投不要,内部海尔也不要,整个团队唯一资源就是“海尔”这个品牌,使用期限是2-5年。 这些压力,反倒让家居团队下定了决心,“我们一定要做起来,不仅要证明给风投看,还要证明给集团看,我们这个团队是有价值的。”经过变身小微后,海尔家居很快就进入了一个自我变革的时期。在转变过程中,部分员工开始独立创业,直播,他们为海尔家居提供了一家家新型、充满活力的企业。如今,这些企业都在海尔家居的生态圈中。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海尔家居同大客户签约一般是21天,现在一天之内即可完成。海尔家居在2015年创造了上亿元的利润,比2014年翻了一番。 海尔家居联合有住网、博洛尼、克路德机器人等企业组成了一个叫少海汇的生态圈,意味着合作企业如一片片小海般汇聚一堂。至此,少海汇如“一股清流”加入到巨头们争相逐鹿的智能家居行业。 重构智能家居生态圈 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整合资源,力求产业链企业的共同进化,筹建自己的商业生态圈。在商业世界,不是没有奇迹。撬动产业,可能是一个支点,也可能是一个链条。 作为一个以智慧生活为目标的生态圈,少海汇聚集了在各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的36家企业,然后打通边界,为用户提供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智慧生活整体解决方案。与BAT、乐视的生态圈不同,少海汇构建的生态圈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自生长、多元化、互联的新生态,在这个生态圈内,每个企业都可以成为中心,发展成新的小生态圈,叠加成少海汇的生态集群。 “少海汇不是一个公司,也不是一个集团,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我们称之为新生态。”少海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引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最本质的原因是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创新。 第一,在少海汇内部,强调去中心化。没有中心也就意味着每个成员企业都能成长为中心,具备无限衍生、孵化的能力。比如有住网先后孵化出寓公网、爱上办公等在公寓和办公室领域的企业,俨然已经是一个小中心。 从资本层面来说,所有的少海汇成员之间都有股权合作关系。这个所谓的股权,并不是说所有企业中都有少海汇的股份,少海汇的实体是一个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的公司,对其他所有成员企业都没控制和管理权。而股权合作关系是指,少海汇联合成立的相关基金,至少要在这家企业中占有一定的股份,在这家企业的董事会占有一个董事席位。 第二,强调专注极致。完整的生态应由专业公司做好专业的事情,不同产业各司其职,形成跨界联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