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人都说创意是个好东西。但是创意的实现是有代价的。等到需要权衡这些代价时,大家往往就会表现出对创意的隐性偏见,让惰性左右自己的选择了。企业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呢?VC Tomasz Tunguz分享了他发现的一些建议。 在《对创意的偏见》这份研究报告中,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讨论了大家对创意存在的偏见。这份报告最初发布与2010年,昨天又一次被人发到了Hacker News上。报告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创意点子进行评估,二是如何制造内部激励来为创意提供支持。 报告是这么说的: 大家往往会拒绝创意想法,哪怕是在赞成把创意作为预期目标的时候。这种悖论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提出,直播,大家会对创意产生一种未必是明显的偏见,这种偏见在大家有了减少不确定性的动机时就会被激活。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都是支持创意想法的。但实际上,创意想法不是没有代价的。失败的代价是真切的,为了一项未必见效的实验所付出的资本性支出都是真金白银。可能更重要的是,那些支持创意想法的经理自己也会遭遇到一些职业风险。 如果把一个新颖的创意和一个风险略低执行起来类似于现状的选项同时摆出来,最后取胜的往往是惰性。作为决策者,我们会计算隐含的期望值来确定哪一个选项更有可能把我们的职业生涯往前推进一步。 Jessica Olien在Slate上面也写过这一话题,里面他对《没人想要创意(No One Wants Creativity)》一书的作者之一,Barry Staw的一段话表示了认同: 大多数人都缺乏寻找创意的理想。他们是满足者而不是优化解决方案或者预期解决方案的追寻者……除非他们自己要对自己的决策策略负责,否则的话他们往往会找最简单的方式——要么不进行非常审慎的思考,要么就是根据对自己进行考评的人的喜好来做出选择。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促进创意呢?Staw给出了5条建议: 招聘一些技能与公司的需求并不精确匹配的人。 鼓励员工不要盲目听从企业政策和传统智慧;不必大家都是一个声音。 有权力的人要尽可能鼓励针对想法提出积极的反对意见(类似于德鲁克提出不同意见的义务) 针对适应性进行优化。要有外部劳动生产力并且探索编外项目。(想想看,有多少创造性的公司是从编外项目起步或者因此而复兴的?Twitter和Slack就是两个最典型的例子) 引领而不是跟随。要承担风险。 当然,这些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对团队充分信任,要有勇于承担风险的文化的支持。贝索斯说得很好: 我们愿意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被人误解。这一点在公司的每一个层面都应该如此,atv,只有这样才能把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