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同系资本所投的新三板项目平均收益率达到126%的好成绩。 聚焦于智能制造、新材料、医药医疗这三个赛道的同系资本,在新三板已经布局了二十余家公司,投资总规模达到9亿。 同系资本到底有什么投资秘诀?同系资本合伙人郑薇薇告诉读懂新三板研究员,他们靠的是三套模型。 第一个是经营模型,其中涉及到很多财务模型,统称经营模型;第二个是现金流模型,简单理解就是企业自主造血能力怎么样;第三个模型是投资模型,就是什么价格投资,什么价格退出,未来是否会被稀释,稀释情况如何。 郑薇薇还认为,Pre-IPO仍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他们要从Pre-IPO企业身上,开奖,赚到三部分钱。 以下为郑薇薇口述。 一、聚焦工业4.0领域,在制造业升级中寻找机会 未来5到10年,中国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一个是消费服务的升级,一个是制造业的升级。而同系资本就是聚焦于工业4.0领域,在制造业升级中寻找机会。 目前,我们专注于智能制造、新材料、医药医疗这三个赛道,希望在其中找到高增长的细分领域,找到优质企业去投资。 我们理解的细分领域就是那些真正高成长的领域。在智能制造领域,有三个动力推动企业高增长:下游有巨大的需求驱动、包括进口替代的需求和行业结构性调整驱动。 智能制造包括智能硬件和智能软件,智能硬件主要指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零部件,智能软件是能够做到优化工业生产管理的软件,这个领域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会。 首先看进口替代带来的机会,制造业里面有很多核心零部件,以前比较依赖进口,比如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这些核心零部件。那么,中国的一些企业能不能生产替代进口的核心部件?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其次从下游需求驱动来看,未来更多的生产都可以实现自动化,这对于一家生产自动化设备、生产流水线、应用于数控机床的刀具、材料等等,都将面临下游驱动发展空间。 除了自动化生产外,新能源领域的下游需求驱动也很明显,新能源汽车消费存在巨大的爆发需求,它所对应的市场就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市场。从这方面来看,如果行业下游是一个很平稳的状况,那或许就无法分享市场增量带来的收益。 投资是投未来,做盈利预测时候更加依靠对行业的理解。跟7、8年前不太一样的是,那时候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就是简单的扩产能,但现在很多行业已经产能过剩了,单纯的扩产能不一定会带来正向影响。所以就要考虑它的下游市场驱动因素,这要求投资机构对行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强。 现在投资端都是有产业背景的人在做,因为他们对细分领域有着深刻理解。比如我们分管智能制造投资的负责人,是实业及投资复合背景,此前有过七年的芯片研发运营管理工作经验,他对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周期非常清楚,所以他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是客观、犀利的,不是只看财务数据,而是看企业发展跟整个行业的周期是否吻合。 2015年投资安达科技,我们当时对行业重新做了梳理和研究,认为作为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仍比三元材料有价值,而安达科技作为磷酸铁锂的细分龙头企业是有投资价值的,所以就投资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个项目为我们带来了将近四倍的回报。 当然,投资中也会存在估值预期的问题。在我们投资安达科技的时候,它的价格已经比上一轮当年投资的价格高了3倍,但我们还是投了。我们认为估值是市场化的东西,金融市场不是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地上不可能有一百块钱”,就是有一百块钱早就被别人捡走了,这是一个道理。所以,投资本质上还是挖掘企业价值,权衡价值、价格和风险的关系。 二、如何筛选投资标的?你要靠这三个模型 对我们来说,新三板最大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筛选项目的平台。过去做PE的时候,要找这些项目,必须去全国各地,开奖,靠大量的团队去扫街。但现在不用了,新三板让这些企业浮出了水面。 同时,新三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理想的观察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窗口。新三板这1万多家企业,与我们投资领域相关的企业大概6000多家,我们基本都进行过研究,其中尽调了将近200家,但我们只投了20家。 我们投资项目的风格整体上偏严谨。拉出新三板企业年报,会发现很多企业挂牌之后收入增加特别明显,伴随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也比较明显,这种情况就要深究了。因为这种财务指标突增,不是所有行业都有背后的商业逻辑做支持,所以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由,还原企业真实情况。 当然,不排除行业本身有爆发式增长,而企业确实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这种企业,就是我们要找到进而投资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