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遇见真正的好东西不那么想分享的西瓜,被迫把这本《上瘾》推荐给你们时,我风暴哭泣着移动着键盘上的手。
据说,最近硅谷每个人都在谈论这本书。一个好消息是,据我所知,j2直播,目前周遭读过《上瘾》这本书的人还不多。所以,抓紧时间了。 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透彻地解答了「为何你的“手机”就这么好玩」、「那些让你放不下手机的产品是如何做到的」等诸多以往可以说是天问了的问题,相信你也很好奇——我是如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一个东西上瘾的? 这本书详细拆解了市面上成功让用户上瘾的产品,归纳出他们背后的同一套路,然后手把手进行教学,怎么撩到用户,再占据他们的心智,使他们产生动力使用,接着,让他们反复不停使用直到停不下来…… 等等~就算不做产品你谈对象也完全用得到啊!! 《上瘾》每章内容都有丰富的案例研究、心理调查,结束时还配上该章知识点归纳以供复习和之后的翻看调用。非常良心了。 不情不愿地奉上我的读书笔记如下: 1、The Hooked Model: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2、当产品进入了用户的「习惯区间」,产品就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如果你因为无法实施某种行为而感到痛苦,那说明习惯业已形成」 3、只有当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足够高、可感知用途足够多时,它才可能发展成习惯。习惯养成类产品起初都是非必需品(比如维生素),可一旦发展成习惯,它们就会变成必需品(比如止痛药)。设计养成类产品其实是在操控对方的行为。 4、提高行为发生的频率,产品设计者利用的两个动因:1、该行为简便易行;2、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 5、上瘾模型第一阶段:触发。分两类: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通过将信息渗透在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引导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如做广告,不能长期依赖);内部触发通过用户记忆存储中的各种关联来提醒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用户的负面情绪可以充当内部触发。 6、上瘾模型第二阶段:行动。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的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7、上瘾模型第三阶段:多变的酬赏。三种类型: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社交酬赏:人们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励;猎物酬赏:人们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自我酬赏: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纵感、成就感和终结感。 8、人们对于社交酬赏以及同伴认同的渴望要远远大于对经济利益的期待。 9、最成功的消费者技术,从未「强迫」我们去使用它。 10、「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 11、上瘾模型第四阶段:投入。行动阶段使用户即时获得满足,而投入阶段主要与用户对未来酬赏的期待有关。用户对产品的投入不仅可改进产品服务质量,增加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可能性,还能令储存价值以内容、数据资料、关注者、信誉或技能等形式自然增长。 12、用户投入可通过加载下一个触发的方式令用户重新开始上瘾循环,从而增加了用户反复进入上瘾循环的可能性。 13、「习惯测试」:确定用户、分析用户行为、改进产品。习惯测试有助于厘清这些问题:哪些人是你的粉丝?你产品的哪些部分容易让用户形成习惯(如果有的话)?你产品的这些特征为什么会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测试不一定需要一个真实的产品。 …… 不能更多了!我比你们先读的! “上瘾模型”诠释了市面上主要畅销作品蕴含的设计理念,揭示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让人欲罢不能的共性规律,想想你此时此刻正在使用的微信。 最近几年来,我们目睹了一些互联网爆品的流行,随后不知不觉中,其中的大部分被我们慢慢遗忘、删除,如果不想你打造的产品重蹈覆辙,看看《上瘾》迅速反思下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