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上中国制造业和欧美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基础薄、信息化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较弱,导致智能制造的推进受到阻碍。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CTO王帅宇在现场提到,中国现在的发明型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二,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创新能力就能排在第二。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关健词是智能,从而实现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定价权。中国需要从微笑曲线的低点向高点转变,如果掌握了智能化程度高的环节,就有更高的定价权。 万事开头难,在这样的国情下智能化转型并非易事。孙丕恕在论坛上指出,开奖,目前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存在误区。 首先,智能制造并非简单的高级自动化,更要充分发挥数据的力量。现场富士康的“关灯工厂”首次在公众镜头下亮相,已部分实现了机器自动化生产,但除了解放工人们的“体力”之外,浪潮这样的公司还要解放管理层的“脑力”,让数据从生产中来,最后到生产中去,帮助实现全流程的优化升级并产生价值。 其次,智能化升级是个大工程,不可能一步登天,须做好顶层设计,切忌急于求成。郭台铭曾在2011年定了个“小目标”,要用100万台机器替换生产线上的工人,但目前只实现了5万台,正是因为大数据的积累需要时间,还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无人化;机械也达不到人工的精巧,光是做机器手指头就花了两年多。 因此,智能化贯穿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个庞杂的超级网络系统,必须要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不断迭代优化,政府也要在其中正确引导。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 自然,浪潮在推进智能制造时也吃过一些亏。孙丕恕坦言,有些企业数字化程度低,企业生产设备落后,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和技术做改造;同时,物料标识也是难题,有的零件太小,有的又过大,用条码或RFID无法标识身份,需要找新的传感器技术。最后,随着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深入应用,如何标准化数据成了普遍问题。 隔行如隔山,在不同领域内的数据建模和算法及其复杂,需要业界和研究机构一起合作建立合适本行业的计算模型,这在中国目前整体还不太成熟。据星瀚资本的杨歌曾经的观点,要把大数据做成各行业的标准化、结构化数据库,现阶段中美之间还有2到5年的差距。 不过,就像中国的传统零售商业给了互联网电商崛起和颠覆的机会,传统制造业的痛点也正是智能化的机遇所在。郭台铭提到,在宏观上打通产业链,需要制造业各个环节间紧密合作协同,但落实到微观层面,大家术业有专攻,对话起来不在一个语言体系上;浪潮和腾讯的工作就是帮助业界建立大数据收集的标准。 未来,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商以制造为核心往外延伸,而腾讯和浪潮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提供数据,向制造商提要求、往内延伸,在五到十年内共同为实现全产业链协同而奋斗。孙丕恕也分享了对大数据标准化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应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统一不同行业部门的资源和大数据标准体系。针对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关键瓶颈,可优先制定参考模型、数据采集、数据接口、标识解析、数据开放等基础共性标准。” 四、未来已来,步入工业4.0我们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听完大佬们的分享,皓哥觉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大数据和AI的推动下,中国正朝着工业4.0逐步迈进。而这并不只是实业家的事业,也和我们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也许未来,智能工厂全面数字化和自动化,一座座“无人工厂”建立起来,我们当中再也没有流水线上的工人,产能从重复性或者危险工作中释放出来,投入到更多创造性的工作中去;由于绿色制造、按需生产、高效节能,天更青海更蓝,不再有雾霾;更妙的是,人人都是造物主,你的定制化订单会决定工厂里的资源分配和产品,从而催生出一大批新奇好玩的东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些优秀企业发挥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