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刻理解这个平台属性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人类社交需求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交中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就是说,直播,孤独感、抒情、炫耀、荷尔蒙、发泄、和工具/功利性需求,是点爆社交圈火焰的最佳的催化剂和助燃剂。 举例来说,朋友印象15年的H5点赞的?,一个月零成本获得700万用户的感染,同期腾讯H5吴亦凡当兵入伍了,高成本请明星并且使用假新闻标题一个月仅感染500万用户,我们就是激发了用户孤独感的心理需求,所以,“求关注”是所有人共同的饥渴。因此,衍生了我们的“点赞的?”和“朋友关心度指数”等爆款,我们常在朋友圈见到的H5“你懂我吗”,也是成功地击中了这一点。 炫耀需求非常简单,无论是在keep上秀人鱼线、马甲线的男男女女,还是没有马甲线也没有人鱼线只好秀“我在keep上坚持了177天”的人,还有映客打磨了数月话术终于以“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击中此点需求,都成功获得了社交流量红利。朋友印象的“最美照片”“明星夫妻相”就属于此类,同时,在孤独感中,把朋友的高度关心指数、对我的好评秀出,也是交叉感染了两个需求。 抒情的需求,是每个人每天希望有感而发或者是无病呻吟的内心原动力,“三个词形容我”“朋友对我的印象”等就源于对这个需求的挖掘而出并且引爆传播。 荷尔蒙需求,无论是17直播的话题式传播,和陌陌当年的带来高增长的“约炮神器”的品牌定位,还是朋友印象的“朋友的朋友匹配”“两性交友问答”等,就是从此切入。 匿名聊天,匿名问答交友,就是鼓励人发泄释放出平时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内心感受,直播,从而大受欢迎。 当然,我们即将发布的几个增长黑客爆款也都是源自于6大社交心理需求模型的方法论,因为同行对我们的抄袭跟进已经从3个月提升到了3天后出品的极致速度,暂不透露。 3 错误认知二:用完即走是误解 大家是如何误解了张小龙的原话,并且把每一个小程序做得让用户恨不得马上抛弃? 第二,关于“用完即走”,是误解,哪一个APP不是用完即走?这是一句废话!有人指皂为白地理解为低频应用适合小程序,错!摩拜这种高频的也很适合!于是又有人说是工具性应用用的时间短的适合小程序,错!腾讯新闻这种阅读类的,可以看好久的也适合啊!包括小龙分享的朋友圈音乐小程序啊!所以,如果小程序既可以高频,又可以单次持久,那么它到底和APP什么区别? 我称之为“单任务完美体验”,朋友印象之所以开发了五六款小程序而不是把整个APP的名字和功能放入,就是看透了这一点,甚至匿名群聊和匿名单聊这两个功能目前看其实都应该分开。只要目的单纯,你可以高频,也可以单次持久。 估计90%的APP,做了乞丐版放在小程序,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原因简单透明:一,让APP用户觉得不舒适太简陋,转回APP(数据也显示用过乞丐版的用户只有11%的人继续用小程序);二,没用过APP,而第一次就用了这个品牌的乞丐版的小程序的新用户直接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low从而产生了对品牌和产品的巨大不信任,估计连APP都不打算下了! 所以,奉劝所有小程序开发者,或者选择就像“腾讯视频”那样,做到接近和APP完全一致的用户感受和体验,或者选择先把不同的功能,分拆成不同的名称,既可以利用小程序流量红利(自己不能传播,学习喜马拉雅的增长黑客手段被搜到也是幸福),也可以把单个功能体验做到极致让用户喜欢,从而达到为APP或者本名小程序引流的作用。 朋友印象的小程序的次日留存都达到了50%以上,而绝大多数的小程序的次日留存都在10%左右徘徊,小程序爆款感染用户下载APP的比例比行业均值几乎高十倍并且留存也更好,秘籍就是,你好不容易在传播的时候击中了大家的六大心理需求模型。 千万别像小龙说的让用户“嗨完即走”,(有篇专业文章竟然因为这四个字说小程序就是色情行业从业者,不无道理)而是一定要让他们留下内容,而且是他们自己用心创造的内容,比如三个词形容我、我的印象、最美照片、匿名聊聊等等,这些内容带来的情感投入,可以让他们从嗨一次,变成反复回来! 4 错误认知三:小程序伤害自家APP 怕她,更要爱她!罗振宇逃离了小程序是他此生最大的错误,每一个移动产品都要热情拥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