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利杰,PreAngel 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最近我的第一本书《投资异类:天使投资的元认知》由湛庐文化正式出版上市,在这本书里,我跟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过去6年投资300多家中美的初创企业,交了4亿多人民币学费所收获的认知。 天使投资的本质是概率博弈,天使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认知能力,天使投资本质上也是认知变现的一种方式。认知,这个词是最近几年在创业和投资领域出现最频繁的热词。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认知这个词呢? 就像谈到人工智能,谈到基因科技,我们都会说“算法”如何如何,算法是机器人的思维逻辑,算法的优劣决定了人工智能或者一切技术的效率。而认知就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决策算法,开奖,一时的成功靠运气、一世的成功靠认知。每个人的认知算法都是从无到有不断迭代的,我们生下来都是白纸一张,但是随着成长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和机遇的不同,若干年后,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会有天壤之别,甚至可以差出一个维度。就像蚂蚁永远无法理解人类的生活,认知差异超过一个维度的人类,也是无法想象彼此世界的不同。 这本《投资异类》其实就是一本关于天使投资元认知的书,是我六年多来不断迭代的认知算法提炼,配合诸多亲历的案例,来为大家阐述每一个新认知的来源,启发各位天使投资圈的新人,希望缩短大家试错的路径,提高大家资金使用的效率,帮助大家快速入门天使投资这种行为艺术。 之所以叫“投资异类”,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我自己是天使投资圈的异类,从2011年第一次做PreAngel(早早期)天使投资开始,我就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实践,自己独立决策;不像其他天使投资人,要么自己创业成功之后转型做天使投资人,要么在正规的风险投资机构从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投资经验之后再做天使投资。我是从游击队开始的,一直没在正规军学习过。我承认过去6年真的是做的大量错误的决策,投了大量不该投的项目,我不是事后诸葛亮,说某些项目失败了才总结投错了。很多今天成功的项目,其实未必是正确的决策,因为当时是“以百分之一的概率博取五十倍的回报”。只是运气好,成功了;有些失败的项目,当年虽然不懂,但今天重新分析,并没有投错,属于“以十分之一的概率博取百倍的回报”。只是运气不好,atv,失败了。一切都是概率博弈,对错不在结果,而在投资当时的概率策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试错的过程、交学费买认知的经历,对我今天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当年我有一位师傅能带带我,随时指点,并且给我直接推荐一些靠谱的项目,那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可惜那个时候的天使投资人本来就很少,整个行业刚刚开始在中国萌芽,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写作这本书的初心,就是想让未来的天使投资人们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本书起名“投资异类”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我在过去的投资过程中也慢慢发现,我自己喜欢投资一些“异类”创始人,这些人之所以被我称为异类,是因为他们不太正常,或许是思维方式很独特、或许是行为方式反常规。我就是喜欢那些离经叛道,敢于挑战权威,在他们各自创业领域的认知上又可以碾压我的创业者。我喜欢能给我上课的创业者,喜欢能用简单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帮我讲清楚一个高深的行业的人。我喜欢被创业者认知碾压的感觉,这样的创业者成功率才能达到我的概率策略规定的参数。我喜欢的“异类”不同于常言所说的“另类”,异类寓意了出类拔萃的与众不同,异类所指的是使命驱动的特立独行,而非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或者说,另类的人很多,异类却很少;异类是另类中的王者。就像美国的创业圈有嬉皮士文化,很多科技精英包括Elon Musk等人都喜欢去一年一度的火人节狂欢;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嬉皮士都是好的创业者,他们只是另类,他们可能给这个世界不同的启示和贡献,但他们未必都是好的企业家。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本书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异类偏执狂”创业者的小插曲:
李磊和王利杰在PreAngel上海办公室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